
宝宝出生,为何是个歪脖子?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因有哪些?
歪脖子是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俗称,系—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的头颈部向患侧倾斜的一种先天性畸形,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后两周左右,发病率0.1%~0.4%。
临床上,不少前来问诊的家长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宝宝出生了,但却是个歪脖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发病原因:
根据医学研究,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直接原因是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引起挛缩和变短,但引起此肌纤维化的真正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现在医学界主要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发育不良:
先天性胸锁乳突肌发育不良,分娩时易被损伤。
2、产伤:
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伤致出血,形成血肿后机化,继而挛缩。
3、胎位不正:
宫内胎位不正,使一侧胸锁乳突肌承受过度的压力,致局部缺血,继而过度退化,为纤维结缔组织所替代。
4、感染:
受累肌肉组织的病理变化类似感染性肌炎,故推测胸锁乳突肌因产伤引起无菌性炎症,致肌肉退行性变和瘢痕化,而形成斜颈。
5、遗传:
有研究认为,该病可能是遗传性疾病,一部分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患儿常合并多指畸形、髋关节发育不良等。

除此以外,还有研究认为,此病与出生时胸锁乳突肌内静脉的急性梗阻有关。目前多数学者支持产伤或子宫内位置不良引起局部缺血学说,孕期子宫的感染、羊水过少、动静脉栓塞也可能导致此病。
先天性肌性斜颈在生后头2周内在颈部可摸到圆形或椭圆形较硬的肿块,~2个月肿块可发展到枣核大小。此后2~3月内便逐渐变小或消失右侧比左侧要常见。新手父母,可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肿块,另外也可注意观察患儿头部姿式,患儿头部常固定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头总偏向有肿块的一侧,面部朝向无肿块的一侧,这样可以及时引起警惕,采取治疗手段。
先天性肌性斜颈在早期无骨性改变,可通过按摩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如长期未得到正确治疗,随着病情发展,患儿可出现颈椎发育异常,严重者甚至累及胸椎。因此本病应及早治疗。
本文是单建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