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先天性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儿,是儿童常见疾病,发病率 0.1%~0.4%,是—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的头颈部向患侧倾斜的一种先天性畸形。
先天性肌性斜颈由胸锁乳突肌内的纤维瘤病所致,在出生时就可扪及肿块,或在生后的前两周内扪及肿块。畸形可在生后即存在,也可在生后2~3周出现。患病后,患儿头部运动略微受限,但无明显斜颈现象,因而常被父母忽视,前往医院触诊可发现硬而无疼痛的梭形肿物。
临床上不少患儿若未经治疗,导致肌肉逐渐纤维化、挛缩硬化,形成颈旁硬的束条状物,头部因挛缩肌肉的牵拉而发生斜颈畸形,肌肉短缩侧的面部亦发生变形。若畸形不及时纠正,长此以往,面部变形加重,最后颅骨发育不对称,严重者颈椎甚至上胸椎出现脊柱侧弯畸形。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症状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斜颈畸形
婴儿出生后其母亲可发现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下颌指向健侧肩部,2~3周后斜颈畸形更加明显,将头转向健侧明显受限。症状较轻者需家长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而且,此症状会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日益加重。
2、颈部肿块
家长需要注意,患儿一般在出生后或出生后2周内可触及颈部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以发生于右侧者多见此肿块呈梭形,无压痛。一般在1~2个月后达到最大,之后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但是有很多此类患儿,可发生肿块不消失并产生肌肉纤维化和挛缩引起斜颈畸形。
3、颜面部畸形
若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临床上一般2岁后即会出现颜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侧距离缩短,健康一侧增长,患侧眼睛位置平面降低,因双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易产生视力疲劳而出现视力减退。健康一侧颜面部圆而饱满,患侧则窄而平,颈椎可发生代偿性侧凸畸形。此外患儿整个面部包括鼻、耳等也可出现不对称性改变。

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不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胸锁乳突肌挛缩会逐渐加重。患儿头面部继发性畸形加重,患侧面部缩小,两眼不在同一平面,下颌向患侧转动受限,胸锁乳突肌挛缩呈条索状,颅骨发育偏而小,双肩不平,影响患儿终生,因此需要尽早治疗,避免后患。

本文是单建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