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扁平苔藓的中医治疗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口腔黏膜皮肤疾病,一般西医西药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从临床发现本病经中医药治疗后效果较好。现将中医治法介绍如下。
一、病因病机
虽然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的研究表明,其发病可能与精神因素 (如疲劳、焦虑、紧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微循环障碍因素、微量元素缺乏以及某些全身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更年期、消化道功能紊乱)、或用某些药物(如甲基多巴、阿的平、氯喹等)有关。
但是,中医认为本病是核心病机一一痰湿郁热(湿热蕴蒸或痰火内灼)。
痰湿是由体虚、久病、饮食习惯、消化不良导致脾胃功能异常,脾虚而内生痰湿;郁热是由于肝郁化火,多因情绪因素、精神压力引起,导致免疫功能的失调,也造成免疫力的下降,进而产生口腔粘膜损伤。病变部位多好发于肝胆经络和脾胃经络分布区域。在疾病过程中,可表现为肾虚、阴虚、气虚、痰湿、瘀血等不同的病理状态。
二、治法
1、治则:解郁清热,化痰祛湿。
2、核心处方:栀子豉汤加味
焦栀子10克、淡豆豉、白术、炒枳壳、僵蚕、生甘草。
3、证素辨治
气郁:症见胸胁胀闷或胀痛,易生气,脉弦。药用八月扎、合欢皮、梅花。
火热:口腔灼痛,遇热加重,伴口干苦、易上火,苔黄。药酌选黄芩、黄连、丹皮、蒲公英。
血瘀:苔藓日久、局部皮损增生增厚色深暗,药用三七、赤芍、莪术。
肾虚:苔癣反复发作,伴精神萎靡,腰酸,尿频,脉沉细。可选熟地、山萸肉、巴戟天、蜂房。
阴虚:局部皮损色红、刺痛或灼痛,口干、大便干燥,舌红少苔。加用生地、石斛、麦冬、乌梅。
气虚:苔癣劳累易发,伴神疲乏力、气短,舌淡、脉弱。药用黄芪、太子参、山药。
脾虚:苔癣缠绵难愈,面色萎黄或无华,食少便溏,加用太子参、茯苓、葛根、神曲。
湿蕴:口腔有粘液分泌,有木涩感,舌苔白腻,脉濡细。须加用藿香、佩兰、苍术、苡仁。
痰凝:局部皮损增厚且覆盖有白色分泌物,形体偏胖,舌苔腻,脉沉或滑。加用姜半夏、白芥子、胆南星。
三、治验举例
张某,女,54岁,患口腔扁平苔藓5年,经治始终未能获愈,后由口腔医院专家推荐到我处治疗。患者平时口腔两颊灼热疼痛,进食时疼痛加重,伴心烦急躁,多梦,大便干结,口干,舌红绛,苔薄黄,脉弦细。
中医诊断为:气郁、火热、阴虚。
治法:疏肝解郁,养阴降火。
处方:基本方+气郁小方+火热小方
药用:
焦栀子10克、淡豆豉10克、白术10克
炒枳壳10克、僵蚕10克、八月扎10克
合欢皮10克、梅花6克、黄芩10克
蒲公英10克、生甘草10克
7剂。
上述方剂每周略作调整,连服3个月,口腔粘膜皮损逐渐恢复,观察半年尚未复发。
本文是郦永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