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原则---极低危及低危患儿
极低危组只存在于INRG危险分层系统中,包括L1期且无MYCN基因扩增、MS期且无MYCN基因扩增或11q畸变。低危组包括INSS 1期,2A期和2B期(手术切除超过50%的肿瘤组织)且无MYCN基因扩增,4S期且无MYCN基因扩增。INRG L1期、L2期且无MYCN基因扩增或11q畸变,M期(年龄小于18月)且无MYCN基因扩增或11q畸变,MS期且无MYCN基因扩增或11q畸变。
极低危、中危组手术目标是完全切除肿瘤、切除局部淋巴结、取得足够组织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实现准确分期。低危组标准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复发者可通过再次手术或化疗治愈。低危组神经母细胞瘤治疗效果良好,无病生存率大于85%,总体生存率达100%。该组别部分病人(婴幼儿肾上腺肿物、4S期或M期婴儿神经母细胞瘤且无肝脏肿大)无需手术治疗,可采用严密观察的策略,动态监测肿瘤变化。
婴幼儿肾上腺肿物
对于年龄小于6个月、实性肿物直径≤3.1 cm、囊性肿物≤5.0 cm,无症状的INRGSS L1期肾上腺肿物,建议随诊观察,无需进行手术活检及其他干预。
COG前瞻性研究(ANBL00P2)纳入了87例小于6个月的婴幼儿肾上腺肿物,83例接受了观察策略。三分之二的患儿出现自发性肿瘤缩小,其中27例完全消失。中位随访时间为3.2年,81%的患儿避免了手术治疗,3年总体生存率为100%。其余手术病例中,绝大多数为INSS 1期,7例病理诊断为其他肿瘤。
随诊计划
建议定期进行彩超检查及尿液儿茶酚胺、VMA和HVA测定。间隔3周重复上述检查,连续2次;而后间隔6周重复上述检查,连续2次;接着间隔12周重复上述检查,连续2次;最后间隔24周重复上述检查,连续2次。如果肿瘤增大,则间隔3周重复上述检查。如果肿瘤进展,可行手术活检或者切除手术。如果肿瘤获得完整切除,此类患儿可避免术后化疗。
4S期或M期婴儿神经母细胞瘤且无肝脏肿大
4S期或M期婴儿神经母细胞瘤(且无肝脏肿大、MYCN阴性、DNA核型为多倍体、组织类型为预后良好型),可以采取观察的治疗策略。多达70%的此类神经母细胞瘤可自行消退,从而免除了手术或化疗给患儿带来的创伤。
随诊计划
建议定期进行彩超检查和尿液儿茶酚胺、VMA和HVA测定。间隔3周重复上述检查,连续2次;然后间隔6周重复上述检查,连续2次;接着间隔12周重复上述检查,连续2次;最后间隔24周重复上述检查,连续4次。
本文是杨天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