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缪文进
缪文进 主任医师
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 皮肤科

什么是痤疮?如何治疗?

796人已读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并主要累及面部的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国人群统计痤疮发病率为 8.1%。但研究发现超过95%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痤疮发生,3%~7%痤疮患者会遗留瘢痕,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影响。

1 痤疮的发病机制

痤疮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遗传背景下激素诱导的皮脂腺过度分泌脂质、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增殖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等与之相关。

2 痤疮的分级 依据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3度、4级,即:轻度(I级):仅有粉刺;中度(II级):有炎性丘疹;中度(III级):出现脓疱;重度(IV级):有结节、囊肿。

3 痤疮的外用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是痤疮的基础治疗,轻度及轻中度痤疮可以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中重度及重度痤疮在系统治疗的同时辅以外用药物治疗。

A 酸类药物

作用机制:外用维A酸类药物具有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抗炎、预防和改善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痤疮瘢痕等作用。

适应证及药物选择:外用维A酸类药物可作为度痤疮的单独一线用药,中度痤疮的联合用药以及痤疮维持治疗的首选。阿达帕林具有更好的耐受性,通常作为一线选择。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建议睡前在痤疮皮损处及好发部位同时应用;药物使用部位常会出现轻度皮肤刺激反应如局部红斑、脱屑出现紧绷和烧灼感,但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往往可逐渐耐受。

抗菌药物

过氧化苯甲酰 过氧化苯甲酰可缓慢释放出新生态氧和苯甲酸, 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及轻度溶解粉刺作用,过氧化苯甲酰释放的氧自由基可以导致全反式维A酸失活, 二者联合使用时建议分时段外用。

抗生素 具有抗痤疮丙酸杆菌和抗炎作用的抗生素可用于痤疮的治疗。

其他

不同浓度与剂型的壬二酸、氨苯砜、二硫化硒、硫磺和水杨酸等药物具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 抗炎或者轻微剥脱作用, 临床上也可作为痤疮外用药物治疗的备选。

4 痤疮的系统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

针对痤疮丙酸杆菌及炎症反应选择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的抗菌药物是治疗中重度及重度痤疮常用的系统治疗方法。规范抗菌药物治疗痤疮十分重要,不仅要保证疗效,更要关注耐药性的产生,防止滥用。

首选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剂量和疗程:使用抗生素治疗痤疮应规范用药的剂量和疗程。剂量:多西环素100~200mg/d(通常100 mg/d), 米诺环素 50~100 mg/d 红霉素 1.0 g/d。疗程建议不超过8周。

A酸类

口服维 A 酸类药物具有显著抑制皮脂腺脂质分泌、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改善毛囊厌氧环境从而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繁殖、以及抗炎和预防瘢痕形成等作用,是目前针对痤疮发病4个关键病理生理环节唯一的口服药物。

异维A酸是国内外常规使用的口服维A酸类药物,可作为首选。注意事项:异维 A 酸不良反应常见,但停药后绝大多数可恢复,严重不良反应少见或罕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肤黏膜干燥,建议配合皮肤屏障修复剂使用。异维A酸有明确的致畸作用,育龄期女性患者应在治疗前 1 个月、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严格避孕。

激素治疗

抗雄激素治疗

作用机制:雄激素是痤疮发生中最重要的内源性因素,抗雄激素药物可以通过抑制雄激素前体生成或作用于皮肤内雄激素代谢酶和雄激素受体,进而减少或拮抗雄激素活性作用而减少皮脂腺分泌脂质和改善痤疮。常用抗雄激素药物主要包括雌激素、孕激素、螺内酯及胰岛素增敏剂等。

适应证为女性痤疮患者: ①伴有高雄激素表现的痤疮,如皮损分布于面中部下1/3,可伴月经不规律、肥 胖、多毛、显著皮脂溢出、雄激素性脱发等;②女性青春期后痤疮;③经前期明显加重的痤疮;④常规治疗如系统抗生素甚至系统用维A酸治疗反应较差,或停药后迅速复发者。

药物选择:①雌激素与孕激素②螺内酯③ 胰岛素增敏剂。

糖皮质激素 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反馈性抑制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前体分泌;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 适用于重度炎性痤疮的早期治疗。

5物理与化学治疗

物理与化学治疗主要包括光动力、红蓝光、激光与光子治疗、化学剥脱治疗等,作为痤疮辅助或替代治疗以及痤疮后遗症处理的选择。

点阵射频和微针点阵射频对于痤疮瘢痕的改善有一定效果,对亚洲人种还可以减少治疗中色素沉着的风险

化学剥脱治疗

浅表化学剥脱术主要包括果酸、水杨酸及复合酸等,具有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的粘着性、加速表皮细胞脱落与更新、刺激真皮胶原合成和组织修复和轻度抗炎作用,减少痤疮皮损同时改善皮肤质地,临床上可用于轻中度痤疮痤疮后色素沉着的辅助治疗。

6 痤疮的中医中药治疗

内治法

应根据发病时间长短, 皮损形态等不同表现分型论治, 随证加减。

肺经风热证:治法应疏风宣肺, 清热散结,方药为枇杷清肺饮加减,中成药可选栀子金花丸等

脾胃湿热证:治法应清热利湿,通腑解毒, 方药为茵陈蒿汤加减。便秘者可选用中成药连翘败毒丸、防风通圣丸、润燥止痒胶囊等;便溏者可选用中成药香连丸、参苓白术散等。

痰瘀凝结证:治法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方药为海藻玉壶汤或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中成药可选丹参酮胶囊、大黄蛰虫丸、化瘀 散结丸、当归苦参丸等。

冲任不调证:治法应调和冲任、理气活血,方药为逍遥散或二仙汤合知柏地黄丸加减,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

7痤疮维持治疗

维持治疗可减轻并预防痤疮复发,是痤疮整体治疗的重要组成。外用维A酸是痤疮维持治疗的一线药物,必要时可考虑联合外用过氧化苯甲酰或直接采用 0.1%阿达帕林和 2.5%过氧化苯甲酰的复方制剂。 此外,外用 0.1%阿达帕林每周3次联合低浓度果酸的也可作为维持治疗选择;一些经过临床验证的抗痤疮类功能性护肤品也可用于辅助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疗程通常为 3~12 个月。

8 痤疮的联合与分级治疗

1623937001208339.jpg

9痤疮患者的教育与管理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面部的损容性皮肤疾病,进行规范治疗的同时,需将健康教育、科学护肤及定期随访贯穿于痤疮治疗始终,以达到治疗、美观、预防于一体的防治目的。①健康教育:限制高糖和油腻饮食及奶制品尤其是脱脂牛奶的摄入,适当控制体重、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及过度日晒等均有助于预防和改善痤疮发生。 此外,痤疮尤其是重度痤疮患者易出现焦虑和抑郁,需配合心理疏导;②科学护肤: 痤疮患者皮肤常伴有皮脂溢出,皮肤清洁可选用控油保湿清洁剂洁面,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皮屑和微生物的混合物,但不能过度清洗,忌挤压和搔抓。清洁后,要根据患者皮肤类型选择相应护肤品配合使用。油性皮肤宜选择控油保湿类护肤品;混合性皮肤T区选择控油保湿类,两颊选择舒敏保湿类护肤品;在使用维A 酸类、过氧化苯甲酰等药物或物理、化学剥脱治疗时易出现皮肤屏障受损,宜选择舒敏保湿类护肤品。此外应谨慎使用或选择粉底、隔离、防晒剂及彩妆等化妆品,尽量避免化妆品性痤疮发生;③定期随访:痤疮呈慢性过程,患者在治疗中需要定期复诊,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及护肤方案,减少后遗症发生。



缪文进
缪文进 主任医师
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