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预防肠梗阻的发生
肠梗阻,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是外科常见疾病。肠梗阻不但可以引起肠管本身解剖和功能上的改变,还可以导致全身性的生理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肠梗阻主要的症状包括:腹部阵发性绞痛、食欲减退、便秘、呕吐、无法排气或排便、腹胀等。有过腹部和盆腔手术史、肠道肿瘤经过放射治疗、疝等一些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高度警惕发生肠梗阻,一旦有疑似肠梗阻的症状,如腹痛、腹胀、呕吐、无法排便排气等,需及时就医。
根据肠梗阻发生的常见原因,可以从以下方法入手预防肠梗阻的发生:
饮食
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忌进食不洁的食物。治疗期间,不要吃难消化的食物,宜吃清淡有营养,流质的食物,如米汤,菜汤,蛋花汤、蔬果汁等等;出院后饮食也要清淡、少量多餐,少食刺激性的辛辣食物,宜食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应少食粗纤维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饭后忌剧烈活动。
生活习惯
便秘者应注意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等方法保持排便通畅,无效者可适当口服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保持心情愉悦,每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进行手术的患者,手术后需在医护指导下尽早下床活动,保证适量运动。老年人容易发生便秘,粪石堵塞肠管也可能发生肠梗阻,因此老年人要保持肠道通畅,必要时可以适量应用通便药物。较大体积的肿瘤也会引起肠梗阻,因此定期查体病及时处理肠息肉、肠道肿瘤是有必要的。
日常病情监测
加强自我检测,若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等不适,及时就诊。
遵医嘱定期复查,正确用药,经手术治疗患者,注意观察术后切口的愈合情况。
特殊注意事项
当发生突然的腹痛,特别是阵发性绞痛,且间隔时间越来越短,疼痛程度越来越重,甚至是持续性的腹痛时,需警惕可能是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应尽快送医。
本文是刘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