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带注射成形术
单侧声带麻痹导致的声门闭合不全,可引发明显的发音障碍,表现为持续性声音嘶哑,发音或咳嗽无力,严重者出现误吸及呛咳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声带注射成形手术是将自体物质或异体生物材料注射或填充至声带不同层次内或声门旁间隙内,使声带体积及质量增加,以改善声门闭合及恢复声带振动特性,最终恢复或改善患者的发音功能。由于操作简便易行,创伤小,疗效稳定,声带注射填充成形技术主要应用于单侧声带麻痹导致的发音障碍,长期疗效稳定、可靠。
注射填充物质目前主要包括自体脂肪、筋膜等。自体脂肪是长效注射材料,主要取自腹部。作为自体同源物质,由于取材方便、简易有效、组织耐受性好、无排异反应、成本低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由于脂肪较易吸收,为了维持一定的治疗效果,需要过度或反复注射。自体脂肪没有排异反应,具有与正常声带黏膜相似的黏弹性优点。
自体筋膜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稳定性。由于其无抗原性,易存活、代谢率低、不易被吸收等特点,也成为比较理想的自体填充材料。自体筋膜大多取自阔筋膜或颞肌筋膜,一般加入少量自体脂肪,筋膜与脂肪的比例为2:1。自体阔筋膜加脂肪注射填充在众多研究中显示出较好的远期疗效。筋膜注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颗粒比较大,易阻塞注射器,影响注射进行。
对单侧声带麻痹半年以上、无恢复可能者的声门闭合不全患者,可行声带注射填充手术,改善发音。声带注射时需要将脂肪、筋膜等大颗粒物质注入到声门旁间隙,使声带内移,改善声门闭合。
在全身麻醉支撑显微喉镜下,直视下直接经口进入,脂肪注射由于其黏性及颗粒大小限制,普通注射器很难完成大剂量注射,需应用特制的Brünings注射器以获得满意疗效。注射点位于声带外侧上表面、中后部,注射深度为4~5 mm,注射至声门旁间隙、声韧带深部,直至声带充分内移。考虑到脂肪重吸收问题,注射时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矫枉过正。单侧声带麻痹脂肪平均注射量3.0~4.5 ml。术后1周全身应用抗生素及雾化吸入治疗。
脂肪注射时需要一定程度的过度注射,因此注射后1~2周会出现暂时性嘶哑,一般3~4周可以恢复。脂肪注射后1个月重吸收最为明显,吸收达30%~35%,大部分患者长期疗效较为稳定。如果脂肪吸收明显、疗效不佳,可以考虑再次脂肪注射。声带脂肪注射的长期疗效可靠、稳定,特别对于单侧声带麻痹的患者。
本文是黄郁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