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江常震 三甲
江常震 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

前颅底巨大脑膜瘤“窃”除记

598人已读

术前核磁:前颅底巨大脑膜瘤

mmexport1625973080324.jpg

术后CT

术后CT显示肿瘤全切除,无积血和脑挫伤,肿瘤被“窃取”。除原肿瘤占位空腔,无明显脑组织缺损。

mmexport1625973084457.jpg

骨窗小

mmexport1625973086891.jpg

为达到“窃”除巨大肿瘤的目的,无脑压板微牵拉脑组织起了很大作用。开颅手术中,脑压板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提供良好的操作空间。然而,脑压板的使用也有可能加重脑组织的创伤,包括挫伤、出血或缺血等。我院神经外科在康德智教授带领下,在脑动脉瘤手术中早已采用微牵拉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脑压板所带来的损伤,研究结果发表在2015年8月《World Neurosurgery》。

微牵拉并不等于无牵拉,当充分释放脑脊液和分块切除肿瘤充分缩小肿瘤体积后,脑组织利用重力自然向下移位,然后术者使用吸引器和双极电凝器的轻微牵拉得以充分暴露肿瘤与周围结构的界面。在分离肿瘤界面过程中,术者可以感知到脑组织的张力,当感觉张力高时提示过度牵拉,术者就能马上放松,从而可避免过度牵拉脑组织。

脑压板可导致局部脑组织被牵拉变形可引起局部脑灌注的下降或停止 , 使脑缺血 、水肿 ;也可由于脑压板的直接损伤导致脑挫裂伤 、脑梗死或迟发型脑内血肿以及医源性血管损害。局部脑牵拉压力的增高是导致局部低灌注的主要原因 ,这种增高的压力导致脑血管的闭塞 ,静脉因缺乏弹性最先受影响 ,较高的压力也会引起动脉的闭塞 ,压力转移到邻近的血管 ,从而降低了依靠舒张压的脑电活动 , 这也就是原发和继发于局部水肿对神经组织的破坏机制之一。

目前无脑压板微牵拉技术已普遍应用于我科手术实践中,从以上所分享的病例来看,必将给更多病人带来益处,不仅达到微创目的还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江常震
江常震 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