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膀胱结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
膀胱结石是指在膀胱内形成的结石,分为原发性膀胱结石和继发性膀胱结石。前者是指在膀胱内形成的结石,多由于营养不良引起,多发于儿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儿童膀胱结石现已呈下降趋势。后者则是指来源于上尿路或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感染、膀胱异物或神经源性膀胱等因素而形成的膀胱结石。在经济发达地区,膀胱结石主要发生于老年男性,且多患前列腺增生症或尿道狭窄;而在贫困地区则多见于儿童,女性少见。
病因
除营养不良的因素外,下尿路梗阻、感染、膀胱异物、代谢性疾病均可继发膀胱结石、下尿路梗阻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膀胱颈部肿瘤等,均因尿液滞留诱发膀胱结石形成。膀胱异物如导管、缝线等,可作为核心继发膀胱结石形成。另外,在埃及血吸虫病流行区可见以虫卵为核心的膀胱结石。
发病机制:
我国膀胱结石多为草酸钙,磷酸盐和尿酸盐的混合结石,结石常以尿酸为中心发展为含磷酸钙和磷酸镁铵的感染性结石,结石对膀胱壁的机械性刺激可引起膀胱壁充血水肿或出血,并发感染时可形成泡状水肿,溃疡并可有黏性脓液。结石间歇或持续地阻塞膀胱出口可使膀胱肌纤维增生,小梁,小憩室形成,导致输尿管口梗阻,狭窄或扩张,引起上尿路积水,长期慢性刺激黏膜鳞状上皮化生发展为鳞状细胞癌,少数严重溃疡病例可穿破到邻近的直肠,阴道或前腹壁形成尿瘘。
常见症状
膀胱结石可无特殊症状,尤其在儿童,但典型症状亦多见于儿童。
1、尿痛 疼痛可由于结石对膀胱黏膜的刺激引起,表现为下腹部和会阴部的钝痛,亦可为明显或剧烈的疼痛,活动后疼痛的症状加重,改变体位后可使疼痛缓解,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排尿终末时疼痛加剧,儿童患者常因排尿时的剧烈疼痛而拽拉阴茎,哭叫不止,大汗淋漓,患儿为了避免排尿时的疼痛,会采取特殊的体位排尿,即站立时双膝前屈,躯干后仰30°,一旦尿线变细或尿流中断,就立即改变体位待结石移开后再继续排尿。
2、排尿障碍 结石嵌于膀胱颈口时可出现明显的排尿困难,并有典型的排尿中断现象,还可引起急性尿潴留,合并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本来就有排尿困难的症状,如前列腺的体积巨大,突入膀胱并使尿道内口的位置升高,结石不容易堵塞尿道内口,故反而不会出现排尿中断的现象。
3、血尿 大多为终末血尿,膀胱结石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和脓尿。
本文是夏盛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