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范瑞
范瑞 主任医师
辽宁爱尔眼科医院 整形美容眼眶泪道科

动眼神经麻痹

1266人已读

看图

1626828735179194.png

疾病分类

主要病因

1626828759852510.png

脑干病变

由于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临近中线;另外脑桥侧视中枢发出纤维经内侧纵束至动眼神经核,故中脑和桥脑损害均可发生动眼神经麻痹。若供应神经干或神经核的血管发生梗死;受临近硬化或扩张的血管压迫或脑干内出血或兼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均会发生动眼神经麻痹。由中脑梗死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常伴其它神经症状,如偏瘫、共济失调等,因脑干有许多走行方向不同的神经传导束通过,因此即便很小的病变也会有许多复杂独特的表现。

1626828825672772.png

动脉瘤

动脉瘤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原理为因囊性动脉瘤扩张,直接压迫或牵拉神经或因动脉瘤出血引起神经推移或因淤血而致神经水肿,或因蛛网膜粘连等。而动脉瘤穿透动眼神经引起动眼神经麻痹非常少见,但已有文献报道。动眼神经麻痹易识别,常首先表现为瞳孔扩大,对光反应消失,其次为眼睑下垂,最后出现眼外肌(涉及内、上、下直肌和下斜肌)麻痹,影响眼球各向运动。

1626828843521067.png

糖尿病神经病变

炎症环境

如脑膜炎、脑炎、多发性神经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埃可病毒感染等均可能会引起动眼神经感染,从而引起神经的损伤和坏死,造成麻痹。

外伤或肿瘤

外伤或肿瘤神经的损伤和坏死,造成麻痹。

流行病学

动眼神经麻痹好发于50岁及以上人群,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8岁,患者多存在血管性危险因素,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病程之初的2~4周病情进展缓慢,主要表现为同侧头部及眼眶疼痛,发生率约61%,亦可出现瞳孔散大,瞳孔散大一般不超过1~2 mm且对光反射存在,这种改变于发病后1~2周最为显著。

好发人群

1626828869574695.png

糖尿病病史患者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神经受损,并可并发微血管病变,可能会造成动眼神经麻痹。

1626828894299929.png

存在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者

存在心脑血管性危险因素常会导致血管急性或慢性缺血,可能会发生动眼神经麻痹。

症状

动眼神经完全损伤时,出现除外直肌、上斜肌以外的同侧全部眼肌瘫痪,出现眼睑下垂,眼球处于外展位,眼球内收、上视、下视运动受限,瞳孔扩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指有一项或多项以上症状。

典型症状

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

· 上睑下垂:由于提上睑肌是由动眼神经支配,动眼神经麻痹后常会出现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上睑下垂。

· 眼球向外下斜视,不能向上、向内、向下转动:动眼神经支配数条眼外肌和眼内肌,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病变同侧眼的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及下斜肌中一条或数条麻痹,不同的眼肌功能异常会引起眼位改变。

· 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动眼神经累及瞳孔。

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

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眼内肌未受累,表现为瞳孔大小及反应正常,眼外肌不完全受累,出现以下一个或多个症状,如不完全上睑下垂,患眼部分性内、上、下方位运动不能,不完全性瞳孔散大及对光反射减弱等。

就医

当患者出现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视、眼球转动受限、复视及瞳孔散大等表现时要及时到眼科就诊,通过眼科神经学检查、CTMRI及脑脊液检查、结合眼位异常和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等可对本病进行诊断,但要注意本病要与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相鉴别。




范瑞
范瑞 主任医师
辽宁爱尔眼科医院 整形美容眼眶泪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