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孩子10岁,23年5月在医院做的开颅手术,术后斜视,如何纠正
蒋晶晶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6月27日 47 0 0 -
主任眼外肌麻痹重影怎么治疗,脑部CT眼肌厚度都做了没事激素治疗四天效果不太好
矫毓娟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4月26日 43 0 1 -
动眼神经麻痹的诊断与治疗
概述动眼神经麻痹是各种病变使动眼神经及其支配组织功能丧失,出现以眼肌瘫痪导致上睑下垂、斜视、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瞳孔扩大、瞳孔对光反射存在或消失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科综合征。该病主要病因为脑干病变、动脉瘤、糖尿病神经病变、脑干脑炎及炎症环境等,本病无传染性,好发于糖尿病病史患者及存在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者。通过药物及手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通常在几个月后可以恢复正常,但部分病例存在复发的可能。治疗不及时可引起弱视。 辅助检查眼科检查裂隙灯检查,包括上睑下垂、眼位外斜、瞳孔大小、对光反射、两眼协调性不佳等相关检查项目,眼底视网膜、视乳头检查也是检查的重点。头部及眼眶的CT或MRI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颅内和眶内占位性和炎性疾病,有助于通过该检查观察各条眼外肌状况。脑脊液检查通过脑脊液检查排除颅内造成动眼神经麻痹的占位和炎性疾病。有助于诊断炎症或肿瘤性脑膜炎。超声检查超声有助于检查脑血管狭窄和闭塞、判定病变范围和程度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糖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胰岛素自身抗体以及胰岛细胞抗体等糖尿病相关抗体检查等,有助于病因确定,如有助于判断是否由糖尿病引起。诊断标准目前无确定描述的诊断标准,主要根据动眼神经支配的眼外肌麻痹出现的眼位异常和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等进行判断,根据其他辅助检查判断动眼神经麻痹的位置并排除眼肌病变。鉴别诊断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多表现为双侧的眼外肌麻痹,主要表现为上睑下垂、复视或斜视。症状为晨轻暮重,疲劳试验和新斯的明试验可呈阳性,肌电图可见重复低频刺激递减。胸腺CT可见胸腺瘤和胸腺增生。上睑下垂在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最常见。可累及单侧或双侧,多不对称并且有波动。而动眼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眼睑下垂、眼位外斜、瞳孔扩张、两眼协调性等。疲劳试验和新斯的明试验阴性,CT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颅内和眶内占位性和炎性疾病,并且观察各条眼外肌状况。故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CT等检查可将两者进行区分。颅内动脉瘤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引起动脉壁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或膨出,以膨胀性、搏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可伴动眼神经麻痹症状。CT血管造影和脑血管磁共振成像有助于鉴别。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周期为3个月左右。常用的药物治疗有硫辛酸、注射用腺苷钴胺等,糖尿病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应积极控制血糖,经保守治疗无效者通常选择手术治疗,如眼位矫正或上睑下垂的矫正术等。中医治疗及适当的康复训练也有利于疾病恢复。药物治疗硫辛酸硫辛酸的一个主要用途是治疗神经损伤,包括糖尿病患者的神经性疾病,硫辛酸可以透过它的抗氧化作用,在抑制神经损伤方面发挥作用。注射用腺苷钴胺腺苷钴胺是维生素B12的同类物,是体内细胞生长、增殖和维持神经髓鞘完整所必需的物质。腺苷钴胺有营养神经的的功效。胰岛素糖尿病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在治疗上,应遵循积极控制血糖原则。胰岛素除能降低血糖、纠正代谢紊乱外,其本身还是免疫调节剂及神经营养因子,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因此,糖尿病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建议早期使用胰岛素。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动眼神经麻痹的手术治疗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手术指征明确且经保守治疗无效者,通常选择手术治疗。眼位矫正多采用麻痹眼的外直肌后徙和内直肌截除术,合并垂直斜视者以减弱高位眼直肌为主,可分次手术或应用眼肌显微血管分离技术1次矫正。上睑下垂的矫正术如额肌瓣悬吊术、提上睑肌缩短术、CFS等。中医治疗及其他治疗康复治疗包括低频电疗、针刺治疗、功能康复训练等,对改善局部肌肉痉挛和紧张,促进神经兴奋的传导,改善血液循环,修复受损的神经有利。能否治愈经3~6个月相对稳定期后,约70%以上可自愈,部分病例存在复发的可能。日常护理及预防保持环境安静,避免过度刺激。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心态等。患者要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以降低血脂、体脂。避免用眼过度,避免强光刺激,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患有糖尿病、动脉瘤等原发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合理膳食,三餐规律,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可少食多餐。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定时定量进餐。日常应注意避免外伤可能导致的颅脑损伤,预防感染性疾病等,以降低动眼神经麻痹的风险。
范瑞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3月17日 626 0 0 -
动眼神经麻痹的概述
概述动眼神经麻痹是各种病变使动眼神经及其支配组织功能丧失,出现以眼肌瘫痪导致上睑下垂、斜视、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瞳孔扩大、瞳孔对光反射存在或消失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科综合征。该病主要病因为脑干病变、动脉瘤、糖尿病神经病变、脑干脑炎及炎症环境等,本病无传染性,好发于糖尿病病史患者及存在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者。通过药物及手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通常在几个月后可以恢复正常,但部分病例存在复发的可能。治疗不及时可引起弱视。疾病分类病因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较少见,绝大多数为单眼,其原因为发育异常或产伤所致。后天性动眼神经麻痹:此类型虽较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多见,但在与眼球运动有关的三对脑神经中,它是较少发生的。临床上动眼神经的分支麻痹较动眼神经麻痹多见。动眼神经上支麻痹较下支麻痹为多见。具体病因包括:1.脑干病变由于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临近中线;另外脑桥侧视中枢发出纤维经内侧纵束至动眼神经核,故中脑和桥脑损害均可发生动眼神经麻痹。若供应神经干或神经核的血管发生梗死;受临近硬化或扩张的血管压迫或脑干内出血或兼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均会发生动眼神经麻痹。由中脑梗死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常伴其它神经症状,如偏瘫、共济失调等,因脑干有许多走行方向不同的神经传导束通过,因此即便很小的病变也会有许多复杂独特的表现。2.动脉瘤动脉瘤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原理为因囊性动脉瘤扩张,直接压迫或牵拉神经或因动脉瘤出血引起神经推移或因淤血而致神经水肿,或因蛛网膜粘连等。而动脉瘤穿透动眼神经引起动眼神经麻痹非常少见,但已有文献报道。动眼神经麻痹易识别,常首先表现为瞳孔扩大,对光反应消失,其次为眼睑下垂,最后出现眼外肌(涉及内、上、下直肌和下斜肌)麻痹,影响眼球各向运动。3.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由于糖代谢紊乱,使营养神经的血管发生缺血、缺氧,导致神经受损。其并发颅神经损害的可能机制为神经营养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内壁有脂肪和多糖类沉积,导致管腔狭窄;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及纤溶系统功能异常,易促进血管内血栓形成,引起神经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神经损伤和坏死。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常以复视为主诉,多于动眼神经麻痹前数日出现额、颞、顶、眶部较弥散的不同程度头痛甚或仅为不适感,以单纯眼外肌受累占多数。4.炎症环境如脑膜炎、脑炎、由酒精、铅、砷和一氧化碳中毒或者由糖尿病导致的多发性神经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埃可病毒感染等均可能会引起动眼神经感染,从而引起神经的损伤和坏死,造成麻痹。诱发因素眼外伤和脑外伤均可导致动眼神经支配的眼肌麻痹。眶尖骨折表现为眶尖综合征,颅底骨折致海绵窦瘘,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所致的眼球固定以及突眼等。流行病学动眼神经麻痹好发于50岁及以上人群,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8岁,患者多存在血管性的危险因素,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病程之初的2-4周病情进展缓慢,主要表现为同侧头部及眼眶疼痛,发生率约61%,亦可出现瞳孔散大,瞳孔散大一般不超过1-2mm,且对光反射存在,这种改变于发病后1-2周最为显著。好发人群1.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神经受损,并可并发微血管病变,可能会造成动眼神经麻痹。2.存在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者存在心脑血管性危险因素常会导致血管急性或慢性缺血,可能会发生动眼神经麻痹。典型症状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上睑下垂:由于提上睑肌是由动眼神经支配,动眼神经麻痹后常会出现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上睑下垂。斜视:眼球向外下斜视,向上、向内、向下转动受限。动眼神经支配数条眼外肌和眼内肌,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病变同侧眼的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及下斜肌中一条或数条麻痹,不同的眼肌功能异常,会引起眼位的改变。复视,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动眼神经累及瞳孔。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眼内肌未受累,表现为瞳孔大小及反应正常,眼外肌不完全受累,出现以下一个或多个症状,如不完全上睑下垂,患眼部分性内、上、下方位运动受限,不完全性瞳孔散大及对光反射减弱等。并发症1、斜视动眼神经支配数条眼外肌和眼内肌,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病变同侧眼的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及下斜肌中一条或数条麻痹,不同的眼肌功能异常,会引起眼位改变。2、上睑下垂由于提上睑肌是由动眼神经支配,动眼神经麻痹后常会出现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上睑下垂。3、弱视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或部分后天性动眼麻痹由于长期上睑下垂造成视觉发育异常形成弱视。
范瑞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3月05日 629 0 0 -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眼外肌活检基因诊断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眼外肌活检基因诊断一位48岁的日本男性,缓慢进行性复视,无家族史,腾喜龙试验呈阴性。血液分析显示乳酸和丙酮酸水平升高,提示线粒体疾病。肱二头肌肌肉活检,未检测到病理或遗传线粒体异常。随后,他接受了复视肌肉复制术,并对右侧下直肌进行了活检。从眼外肌组织提取基因组DNA进行遗传检查,发现多处线粒体基因缺失,异质性约为35%,诊断为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在线粒体疾病中,应注意mtDNA中具有疾病相关变异的线粒体的组织分布,在进行活检时选择受影响的肌肉以进行准确诊断是很重要的。RinshoShinkeigaku.2022Dec17;62(12):946-951.
吴士文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1月24日 95 0 1 -
眼外伤那个是旋转斜视,和眼直肌麻痹。旋转斜视手术可以彻底好嘛。CT核磁只有水肿,脑部位其他问题不明显
给我一双大眼睛2022年11月25日 47 0 1 -
张医生请您帮助下外展神经麻痹怎样治疗
张晶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0月17日 118 0 0 -
中国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及安全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
屈光不正及与其相关的斜视和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因为儿童的调节力强于成人,为了精确检查出儿童的实际屈光度数,验光前必须使用强效睫状肌麻痹剂消除调节影响,在睫状肌充分麻痹状态下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这对于矫正内斜视、中度和高度远视眼、混合性散光及低龄儿童的屈光不正至关重要,但是迄今尚无一种兼具安全、起效和恢复快、睫状肌麻痹充分、使用方便且无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的理想睫状肌麻痹剂[1]。长期以来阿托品由于具有较强的睫状肌麻痹作用,一直作为12岁以下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最常用药物。但是,阿托品用药时间长,起效慢,瞳孔和调节功能不易恢复,药物过量吸收还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尤其对于年幼儿童[2]。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合成的抗胆碱药物环喷托酯、托品酰胺陆续在国外临床使用。环喷托酯的睫状肌麻痹作用与阿托品接近且起效快,瞳孔和调节功能易恢复,因此对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影响较小,目前在国外已作为儿童首选的睫状肌麻痹剂[3,4]。近10年来国内临床儿童验光开始使用环喷托酯,并开展多项临床研究,但结果不尽相同[5,6,7,8,9,10,11]。我国眼科医师对儿童验光如何合理选择睫状肌麻痹剂尚存在争议[12]。为了规范睫状肌麻痹剂在我国儿童屈光检查中的应用,注意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为患者就诊提供便利,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组织我国斜视与小儿眼科领域专家,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参考专家实践经验,经充分讨论形成相关共识意见。一、睫状肌麻痹剂的种类睫状肌麻痹剂(滴眼液或眼膏)主要包括0.5%和1.0%硫酸阿托品,0.5%和1.0%盐酸环喷托酯,2.0%和5.0%氢溴酸后马托品,0.5%、1.0%和2.0%托品酰胺,0.25%氢溴酸东莨菪碱。各种睫状肌麻痹剂的用药方法及药物持续时间见表1[13]。相对于睫状肌麻痹作用,这些药物对瞳孔的散大作用起效早且持续时间长,因此瞳孔散大并不表明睫状肌已完全麻痹[14]。目前我国临床使用的睫状肌麻痹剂成品制剂主要有1.0%硫酸阿托品眼膏和眼用凝胶、1.0%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0.5%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0.5%托品酰胺与0.5%盐酸苯肾上腺素混合滴眼液)。二、睫状肌麻痹剂及其浓度的选择睫状肌麻痹剂及其浓度的选择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屈光状态、虹膜色素、是否有内斜视以及既往睫状肌麻痹验光史而定[1,14]。1.0%环喷托酯滴眼液可以作为儿童验光的首选药物,5.0%后马托品滴眼液和0.25%东莨菪碱滴眼液睫状肌麻痹的起效速度和作用强度均不如1.0%环喷托酯滴眼液,0.5%和1.0%托品酰胺滴眼液对儿童睫状肌的麻痹作用也不够充分[13]。若在使用1.0%环喷托酯滴眼液无法充分麻痹睫状肌的情况下,则要使用1.0%阿托品滴眼液[15]。1.年龄:所有儿童初次验光均应在睫状肌麻痹下进行[14]。1.0%环喷托酯滴眼液用于6个月以上的足月婴儿;对于6个月以下婴儿,使用稀释的滴眼液较为安全,如0.5%环喷托酯滴眼液[13]或0.2%环喷托酯滴眼液和1.0%苯肾上腺素滴眼液联合应用[1,16]。婴儿及幼龄儿童使用0.5%阿托品滴眼液较为安全[16]。6岁以下儿童初次验光应使用强效睫状肌麻痹剂。2.屈光状态:年幼远视眼儿童验光应首选1.0%环喷托酯滴眼液或1.0%阿托品滴眼液,近视眼儿童[17]或不伴有内斜视的年长远视眼儿童[18]验光,可选择使用1.0%托品酰胺滴眼液或0.5%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进行睫状肌麻痹。3.虹膜颜色:浅色素虹膜儿童只需滴1.0%环喷托酯滴眼液1或2次,而深色素虹膜儿童至少需要用药3次以上[16]。先点1滴表面麻醉剂可增强环喷托酯的作用[1,15]。4.是否合并内斜视:内斜视儿童初次验光应使用强效睫状肌麻痹剂,如1.0%阿托品滴眼液、1.0%环喷托酯滴眼液联合0.5%或1.0%托品酰胺滴眼液。5.检影结果波动性:若在视网膜检影验光过程中发现患儿屈光度数变化较大,说明其睫状肌麻痹不充分,应考虑改用作用更强的睫状肌麻痹剂[16]。6.眼球组织结构异常:先天性或外伤性白内障已行晶状体摘除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儿童,因无调节能力,可使用苯肾上腺素散大瞳孔后检影验光。散大瞳孔并不等同于睫状肌麻痹,因此先天性无虹膜儿童同样需要在睫状肌麻痹下验光。三、睫状肌麻痹剂使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1,19]1.适应证:(1)12岁以下儿童应常规使用;(2)16岁以下的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尤其伴有内斜视者;(3)弱视儿童;(4)怀疑调节痉挛者;(5)临床症状与显然验光结果不一致,或显然验光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质疑时;(6)矫正视力不正常且不能用其他眼病解释者。2.禁忌证:儿童心脏病、颅脑外伤、痉挛性麻痹、唐氏综合征、癫痫以及对药物成分过敏者。3.注意事项:应告知家长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滴眼液后,用手指压迫泪囊区2~3min,以减少全身对药物的吸收。用药后会出现视近物不清及户外畏光现象。最好在中午和晚上睡眠前使用1.0%阿托品眼膏或眼用凝胶。药物应妥善保管,远离儿童。儿童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体征应立即停药。四、各种睫状肌麻痹剂的特点(一)阿托品阿托品是非选择性M受体(毒蕈碱受体)拮抗剂,具有松弛平滑肌,解除平滑肌痉挛、扩大瞳孔和麻痹睫状肌等作用。1.0%阿托品滴眼液的睫状肌麻痹作用强,在使用1.0%环喷托酯滴眼液不能产生足够睫状肌麻痹效果的情况下,使用1.0%阿托品滴眼液可获得最大睫状肌麻痹效果[1,15]。1.0%阿托品滴眼液的不良反应较大,尤其在使用阿托品滴眼液时,药物可通过鼻泪管致全身过量吸收,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该情况较使用其他药物更为常见,尤其年幼儿童更易发生[13]。阿托品的全身不良反应包括脸红、发热、口干、心动过速、恶心、头晕、谵妄、皮肤红斑、共济失调、定位困难等,局部过敏反应包括结膜炎、眼睑水肿和皮炎[13,14]。应告知家长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体征应立即停药,若反应严重,要给予毒扁豆碱治疗[13,16]。若使用阿托品滴眼液,家长一定要妥当保存药物以免儿童误服,眼科医师一定要牢记1滴1.0%阿托品滴眼液含有阿托品0.5mg[13,14],阿托品的最低致死量儿童为10mg。为了避免阿托品常见的不良反应,减少全身过量吸收,对1岁以下婴儿最好一眼早上用药,对侧眼晚上用药;或使用0.5%阿托品滴眼液[16]。若使用阿托品眼用凝胶或滴眼液,应在验光当日早上再用药1次;验光当日早上不应使用阿托品眼膏,以免眼膏附着在眼球表面影响验光。近期日本一项针对15岁以下儿童的多中心研究结果表明,阿托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环喷脱脂高7倍[20]。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近年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阿托品滴眼液对控制近视眼进展有一定效果[21,22,23]。虽然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的研究结果证实与睫状肌调节并不有关,其作用位置主要在视网膜和巩膜[24]。(二)环喷托酯1.0%环喷托酯滴眼液可产生近似1.0%阿托品滴眼液的睫状肌麻痹效果,但其起效快、作用时间短[1],在国外是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的首选药物,常与盐酸苯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后者只有散大瞳孔的作用[13]。1.0%环喷托酯滴眼液用于6个月以上的足月婴儿;对于6个月以下婴儿,使用稀释的滴眼液,如0.5%环喷托酯滴眼液、联合应用0.2%环喷托酯滴眼液和1.0%苯肾上腺素滴眼液较为安全[1,13]。浅色素虹膜人群使用1.0%环喷托酯滴眼液后睫状肌麻痹作用达到高峰的时间比深色素虹膜人群短[25]。浅色素虹膜儿童使用1.0%环喷托酯滴眼液只需1或2次,而深色素虹膜儿童至少需要使用3次以上[16]。在使用1.0%环喷托酯滴眼液之前,先点1滴表面麻醉剂可增强环喷托酯的作用,这是因为减少了环喷托酯点眼时因药物刺激引起的反射性泪液分泌和眨眼,同时改变了角膜上皮屏障功能,从而增加了环喷托酯的眼内穿透性[1,14,15]。对于深色素虹膜儿童,1.0%环喷托酯与苯肾上腺素和(或)托品酰胺联合使用效果更佳[15,26]。国外研究结果表明,5.5岁以下白种人内斜视儿童使用1.0%阿托品滴眼液每日3次、连续使用3d后验光所得远视屈光度数,比使用1.0%环喷托酯滴眼液2次后验光所得远视屈光度数平均增加0.34D,但22%内斜视儿童使用阿托品滴眼液后远视度数增加1.00D以上[27];日本远视眼儿童使用1.0%或0.5%阿托品滴眼液每日2次、连续使用7d后验光所得远视屈光度数,比使用1.0%环喷托酯滴眼液3次后验光所得远视屈光度数平均增加0.72D[28]。黑种人远视眼儿童使用1.0%阿托品滴眼液每日2次、连续使用3d后验光所得远视屈光度数,比使用1.0%环喷托酯联合1.0%托品酰胺滴眼液后验光所得远视屈光度数平均增加0.20D[29]。近年来国内对我国儿童使用1.0%环喷托酯滴眼液与使用1.0%阿托品滴眼液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的结果进行了自身对照研究,但结果不尽相同[5,6,7,8,9,10,11]。我国远视眼儿童使用1.0%阿托品滴眼液后验光所得远视屈光度数比使用1.0%环喷托酯滴眼液后验光所得远视屈光度数平均增加0.50~0.60D(平均值范围为0.20~0.85D),但个体差异较大,在低龄儿童、中度及高度远视眼儿童中,这两种药物验光结果的差别较大[5,6,10,11];近视眼儿童使用1.0%阿托品滴眼液验光与使用1.0%环喷托酯滴眼液验光的结果差别较小[7,9]。环喷托酯滴眼液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脸红、口干、困倦、心动过速等,极少数儿童使用1.0%环喷托酯滴眼液后可出现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共济失调、定向力障碍、头晕、幻觉、语无伦次等[20,27,30,31,32]。(三)托品酰胺0.5%或1.0%托品酰胺滴眼液对儿童睫状肌的麻痹作用较弱,通常不用于儿童尤其远视眼儿童的睫状肌麻痹验光,但作为辅助用药与1.0%环喷托酯滴眼液联合使用,可增强睫状肌麻痹作用[13]。对近视眼儿童[17]或不合并内斜视的年长远视眼儿童[18],为了避免环喷托酯的不良反应,可选择使用1.0%托品酰胺滴眼液、0.5%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托品酰胺的睫状肌麻痹作用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较短,很少产生全身不良反应[33]。相对于环喷托酯滴眼液,托品酰胺滴眼液近视力恢复较快,刺痛感轻,全身不良反应少[34]。(四)后马托品后马托品的睫状肌麻痹作用要比阿托品和环喷托酯弱[4,16,35]。远视眼儿童使用1.0%阿托品滴眼液后验光所得远视屈光度数比使用2.0%后马托品滴眼液后验光所得远视屈光度数平均增加0.70D,近视眼儿童使用1.0%阿托品滴眼液后验光所得近视屈光度数比使用2.0%后马托品后验光所得近视屈光度数平均减少0.30D[35]。对于深色素虹膜儿童,5.0%后马托品滴眼液是另一种可选择的散大瞳孔药物,但是其起效时间和睫状肌麻痹效果均不如1.0%环喷托酯滴眼液[4,16,35]。五、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用药建议基于国内外儿童应用不同睫状肌麻痹剂验光的研究结果,根据我国目前临床可使用的睫状肌麻痹滴眼液成品制剂的特点,参考参与讨论专家的临床经验,提出我国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用药建议。1.所有儿童初次验光均应在睫状肌麻痹下进行。2.内斜视儿童和6岁以下儿童初次验光宜使用1.0%阿托品眼膏或眼用凝胶,每天2或3次,连续3~5d;年幼儿童可每晚使用1次,连续使用7d;若使用1.0%阿托品眼用凝胶,验光当日早晨再使用1次。再次验光可酌情使用1.0%环喷托酯滴眼液。3.6岁以上不伴有内斜视的儿童,初次验光可使用1.0%环喷托酯滴眼液。先使用表面麻醉剂点眼1次,2~3min后再使用1.0%环喷托酯滴眼液,每5min使用1次,至少使用3次;可联合使用0.5%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1或2次;在1.0%环喷托酯滴眼液最后1次点眼至少30min后进行验光。4.对个别儿童使用1.0%环喷托酯滴眼液验光发现远视屈光度数不稳定(有残余性调节)或短期内视力下降需要排除调节痉挛的患者,需使用1.0%阿托品眼膏或眼用凝胶充分睫状肌麻痹后进行验光。5.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儿童戴远视足矫眼镜(按睫状肌麻痹验光的全部远视屈光度数配镜)后眼位控制仍不稳定时,有必要多次使用1.0%阿托品眼膏或眼用凝胶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6.12岁以上近视眼儿童验光可使用0.5%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每5min使用1次,共使用3次,最后1次点眼30min后进行验光。7.先天性或外伤性白内障已行晶状体摘除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儿童,可使用苯肾上腺素滴眼液或0.5%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大瞳孔后验光。8.先天性无虹膜儿童仍需要在睫状肌麻痹下验光。9.建议国内眼药生产企业研发生产0.5%硫酸阿托品眼膏或眼用凝胶、1.0%和2.0%托品酰胺滴眼液及小包装1.0%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以完善我国睫状肌麻痹滴眼液成品制剂的种类,方便眼科临床用药。最后需要强调指出,在睫状肌麻痹下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是儿童屈光不正检查最为可靠的方法,尤其对于合作不好的婴幼儿、重度弱视、眼球震颤以及智力低下儿童。掌握视网膜检影验光技术需要经过规范训练和一定的临床实践。在尚不能开展视网膜检影验光的医院,对能够合作的儿童在睫状肌麻痹下进行电脑验光仪验光并结合细致的主观试镜检查,也可以替代视网膜检影验光[1,36,37]。
于刚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19日 671 0 0 -
麻痹性斜视针刺效果可靠
麻痹性斜视眼科门诊非常常见,尤其是在综合医院眼科,由于麻痹的眼部肌肉不同,患者视觉质量干扰差异很大,不能下楼梯,不能过马路,不能开车等等,但是临床西医眼科对于本病的干预有限,口服神经营养的维生素类药物,佩戴三棱镜,肉毒杆菌注射,甚至手术治疗。这些治疗方式有弊端,采用针灸治疗麻痹性斜视既安全,又没有副作用,是促进麻痹肌肉的功能恢复,而不是压制正常肌肉的功能。我们在临床采用针刺治疗了大量的麻痹性斜视患者,多在1个月到3个月恢复,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马红霞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13日 295 0 1 -
医院好多检查没做成,医院就直接诊断先天性上斜肌麻痹?
全国爱眼日直播义诊2022年06月06日 256 0 0
麻痹性斜视相关科普号
曹文红医生的科普号
曹文红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眼科
4077粉丝174.7万阅读
黄潇医生的科普号
黄潇 副主任医师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眼科
3136粉丝57.8万阅读
矫毓娟医生的科普号
矫毓娟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华信医院
神经内科
2055粉丝43.4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朱文卿 主治医师上海市五官科医院 小儿眼科与斜弱视学科
斜视 260票
弱视 3票
复视 2票
擅长:擅长斜视的诊断与手术治疗、近视远视散光是否配戴眼镜的判断、弱视的个性化治疗,结膜炎的治疗,倒睫的治疗等,善于用孩子的语言和孩子沟通检查,也很理解成人斜视患者的心情进行全方位治疗 -
推荐热度4.8史学锋 主任医师天津市眼科医院 斜视弱视与小儿眼科
斜视 156票
弱视 2票
眼球震颤 1票
擅长:斜视、弱视、眼球震颤及小儿眼科疾病的诊治 -
推荐热度4.5刘虎 主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 眼科
斜视 99票
眼外伤 6票
眼部疾病 6票
擅长:斜视、弱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及儿童眼病,尤其擅长各类斜视的非手术和手术矫正、儿童近视、远视和散光的治疗、弱视视功能康复以及甲状腺相关眼病等眼眶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