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医专访丨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黄智勇:血液透析知多少!
专家简介:黄智勇,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在周围血管疾病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可行胸腹主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术、人工血管置换术;动脉瘤及动脉闭塞病(内脏动脉、锁骨下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的开放手术及微创介入治疗,动脉置管溶栓、取栓治疗,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外科手术微创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的植入取出,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微创治疗,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瘘的建立及使用维护。
我们的肾脏不仅要通过排尿来排泄代谢废物,还有调节水盐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及内分泌的功能。慢性肾脏病老百姓俗称“腰子病”,“腰子病”到了晚期尿毒症该怎么办?就需要靠专业医师来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本期特别邀请了——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黄智勇主任给大家带来血液透析的专题分享,带你了解什么是透析的通路!
提问:血液透析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黄智勇:透析就是用机器模拟人的肾脏的功能,把人体内多余的水分离子,一些酸碱物质,一些代谢废物通过机器把它排除体外,保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离子平衡,酸碱平衡。
我们所说的通路就是把机器和人体的血管连接在一起的通路,能保证透析的过程顺利进行。
透析的机器往往都是连接在人体一些表浅的静脉血管,来保证顺利进行。这些静脉血管我们就把它叫做透析通路。只有通路顺畅运行,才能保证透析的正常运行。
提问:透析通路一般有几种形式?
黄智勇:临床上透析通路常见有三种形式,自体动静脉建立的通路,利用人工血管在身体的动静脉之间搭桥建立的通路,中心静脉置管建立的通路。
一、自体动静脉:
人体的透析通路我们就是选择肢体表浅的静脉通过外科手术的办法把动脉和静脉接到一起,通过动脉压力的作用,让静脉的血管扩张变粗,达到一定流量就能达到透析的使用条件。这个时候就可以用这段静脉做穿刺,把血液从人体引出来,经过机器的过滤再通过静脉把血回输到人体。
二、人工血管:
一般来说当自身的血管资源没有使用的情况下,我们就把人工血管一端连接在动脉一端连接在静脉,把人工血管放在皮下脂肪层,利用人工血管打针将血液引出体外,进行透析。
三、中心静脉置管:
比如在颈部的颈内静脉或者锁骨下静脉,或者腿部股静脉我们插一根双腔的导管,一个腔把血液引出来,经过机器过滤,另外一个导管的腔再把血液输回体内,来完成透析的过程。
提问:哪些部位的血管可以做通路?
黄智勇:打针方便,为了满足这个条件选择的血管一定要表浅,位于身体比较浅,容易打针的部位,比如上肢、下肢。
提问:通路会不会有并发症?
黄智勇:通路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也会有一些问题出现,比如血栓形成,在透析过程中病人出现低血压、打针结束以后按压针眼太用力,导致局部的血液流动缓慢都容易出现血栓,包括通路狭窄的情况下,也会形成血栓。
做完透析以后滤出的水分过多,回收到体内的有效血容量减少了,这个时候就容易低血压,头晕。所以在透析的过程中也要时刻监测血压变化。
此外也有可能出现内瘘功能不良、透析不顺利或者拔针止不了血、血管瘤样扩张、血栓形成以及通路感染,这些都是晚期比较容易出现的并发症。
提问:血管通路为什么会形成血栓?
黄智勇:形成血栓的原因一般都是在血管狭窄的基础上出现低血压或者是血流缓慢,血细胞过度堆积,就容易形成血栓。因为穿刺针比较粗,拔针的时候血会渗出来,这时候压迫比较用力,阻断血流,也会形成血栓。
提问:如果形成血栓该怎么处理?
黄智勇:血栓形成后处理一般有三种办法:
1.如果是急性期的血栓发现及时的话可以用尿激酶来溶栓,一部分人可能就通过打尿激酶给溶解掉了。
2.手术取栓,要在体表做个小手术,把血管解剖出来,切开小口把专门用的取栓工具送到血栓部位把血管拉出来。
3.微创办法,在DSA或者超声引导下把专门的小球囊送到有血栓的部位,利用球囊把血栓挤碎冲走。
提问:如果使用人工血管,什么样的人才需要?
黄智勇:人工血管首先就是自身血管发育太细,或者引流的静脉有多处狭窄闭塞,引流不畅,这种情况我们可能就会首选人工血管。
提问:自体通路的瘤样扩张是什么原因?怎么处理。
黄智勇:自体通路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局部打针受压力的部位产生变化,他可能就会产生剧烈扩张,扩张到一定程度,我们就叫它瘤样扩张。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静脉回流不畅,两端出现狭窄导致静脉压力增高,也会出现血管壁过度扩张形成瘤样扩张。
瘤样扩张以后形成湍流特别容易形成血栓,这种情况我们就通过手术进行解决:
1.通过造影超声来了解引流的静脉是否是通畅的,如果是因为引流静脉不通畅的原因导致瘤样扩张,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手术或者微创球囊扩张的办法把引流静脉狭窄的问题解决。
2.单纯是因为打针造成的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戴一个运动护腕来压迫血管。
3.瘤样扩张巨大,影响使用我们就要做开放手术,把多余血管壁切掉重新缝合血管壁到一定的直径,满足透析使用就可以。
提问:中心静脉插管可以长期使用么?
黄智勇:中心静脉插管是可以长期使用的,有一部门病人因为经济原因选择长期插管,还有一部分病人因为身体和其他的血管资源已经不容许在建立透析通路就选择中心静脉插管。
提问:透析的病人需要做甲状旁腺手术,这是为什么?
黄智勇:长期透析的病人会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腺素分泌增多引起体内的钙磷代谢出现紊乱,这种时候我们也会让病人去补充一些维生素D改善代谢。
同时我们也会给病人做彩超检测病人的瘤样改变,或者甲状腺素分泌量较大这种时候我们建议病人提早做甲状旁腺切除手术,让甲状旁腺素减少。
提问:透析通路的保养有哪些?
黄智勇:
一.学会自己摸通路的震颤,用手掌搭在通路的部位感受震颤,发现震颤减弱或者消失了尽早到医院来做超声;
二.在通路使用过程中,经常用超声检查通路的情况,发现狭窄一定要尽早治疗;
三.不要压到自体动静脉路,不然容易出现血栓;
四.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要用手提重物;
五.血压过低也容易出现血栓,需要及时监测。
提问:血液透析大概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黄智勇:透析机就是仿造人体肾脏的机制,起到一个替代肾脏的作用,通过透析通路把血液引出体外进入到透析的机器,再进行过滤掉多余的水分、离子、废物,得到稳定的控制。
提问:血液透析危险吗?
黄智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只要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但是有一些人可能处理不好还是到医院来比较好一些。
提问:尿毒症的患者必须要做透析呢?
黄智勇:尿毒症的患者一般都是肾脏病晚期了,所以肾脏的基本功能基本消失,所以病人是一定要做透析的。
提问:家人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全身血液透析风险大吗?
黄智勇:因为已经是终末期,也只能选择透析,有合适的肾源也可以做肾移植。
提问:肾病会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吗?
黄智勇:大多数肾病会发展成肾衰竭。
提问:尿毒症做血液透析能改善吗?
黄智勇:尿毒症就是说肾脏没有功能,必须做透析维持生命。
提问:血液透析后为什么会想吐?
黄智勇:胃肠道水分过滤太多,胃肠道血流量少加重胃的负担,或者是离子失的太多,也会引起失衡。
提问:慢性肾衰竭需要切除肾吗?
黄智勇:慢性肾衰竭往往肾已经很小了萎缩了,对身体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不需要切除。
提问:糖尿病肾病要透析吗?
黄智勇: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影响了肾脏血管的病变,既然出现肾病那就要取决于你有没有尿,还取决于你肌酐排泄的情况,也是需要做透析的。
提问:血液透析能提升免疫力吗?
黄智勇:免疫力和血液透析没有什么相关性。
提问:肾衰竭透析能治好吗?
黄智勇:肾衰竭一般是治不好了,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只能说控制发展。
提问:得了肾病能喝咖啡吗?
黄智勇:可以喝咖啡,但是还是要取决去肾脏的功能情况。
提问:透析病人心脏反流怎么办?
黄智勇:透析病人由于通路的存在,动脉血流到静脉血,静脉回流到心脏,有时候心脏压力会增高,心脏就会变大,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只有选择中心静脉插管来做透析。
提问:透析一年多,身体一热或者紧张就全身刺痒,冲个凉水澡马上就不痒,该怎么治疗?
黄智勇:透析主要是体内的毒素透析不充分,过度蓄积就会影响到皮肤血液循环的代谢,就会形成一些刺痒。这种情况必须保证规律的血透,让体内的毒素都排出去。
提问:血透心率快,吃了倍它乐克后又会血压低,怎么办?
黄智勇:由于血容量减少导致心脏速度增加,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输液,需要补充血容量。
提问:慢性肾炎需要做透析吗?
黄智勇:慢性肾炎不需要做透析,除非肾小球功能彻底丧失。
提问:切割了一个肾,还需要做透析吗?
黄智勇:这个取决于剩余肾脏的功能,仅存的肾脏功能不好也要做透析。
提问:酒精中毒可以进行血液透析吗?
黄智勇:酒精中毒和透析没有直接关系,除非肾脏功能不行。
提问:透析越长时间尿毒症越危险吗?
黄智勇:这个不会,因为尿毒症本身肾脏功能丧失,透析是续命手段,没有危险。
提问:腹透和血透到底有什么区别?
黄智勇:血透把血液引出来透析;腹透就是通过腹膜的回吸进行透析。
提问:透析十一年了最近血压一直不稳,上机血压不高越透血压越高,心律也越高是怎么回事,也一直压干体重了,自己总是怀疑存水
黄智勇:这种情况要看进一步检查,排除血压有没有其他一些疾病,另外要调整透析的时间和水量。
提问:由于主动脉在肩胛骨处堵塞,已形成静脉回流。胳膊一直肿胀,在治疗期间基本消肿回透析就开始肿。主治大夫说做支架意义也不大。 另外另一只手臂由于动脉血管太细,医生也不建议做瘘…这可如何是好啊…?
黄智勇:可以通过静脉造影或者超声了解血管堵塞的情况,可以尝试通过导管导丝的配合,用球囊扩张的办法将血管扩起来,必要的时候可以放支架。如果动脉血管太细,可以用人工血管在做瘘。
提问:家人透析后抽畜口吐白沫,一天好几次是并发症吗?有一样的吗?现在在重症监护,是什么情况?
黄智勇:关注一下有没有其他的疾病。
提问:透析可以吃海参吗?不会磷高吗?
黄智勇:透析可以吃海参,但是要控制摄入量。
本文是黄智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