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玑”骨科机器人、术中神经监护助力脊柱矫形
每年到了暑假,宁波市第六医院脊柱外科总是特别的繁忙,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趁着暑假带着孩子前来进行脊柱侧弯的矫正治疗的,而这些脊柱侧弯小患者们所面对的,或是物理治疗结合观察随访,或是矫形支具,而严重的则需要进行矫形手术治疗了。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是一种不明原因引起的脊柱三维平面畸形,60%~80%的病例发生在女孩中。脊柱侧弯,不仅带来外观美容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侧弯后脊柱的正常生理结构发生变化后,首先导致椎间盘易于退变引起背部痛或腰痛;其次,严重的脊柱侧弯,累及胸廓,有影响肺部呼吸功能和心脏功能的潜在危害,从而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另外,脊柱侧弯在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该病会极大的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甚至出现很多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因此,脊柱侧弯应引起家长和患者足够的重视。
14岁的姑娘小李,2年前,她的父母于无意中发现小李的后背向一侧弯了,下腰时背部鼓起个包,于是带小李去当地骨科医院拍片检查,确诊为特发性脊柱侧弯,且彼时侧弯度数已接近50°。2年来,心焦的父母不甘心让小李年纪轻轻就经受脊柱矫形手术,带着小李跑遍了宁波、南京、上海大大小小的医院、康复中心,尝试了物理疗法、矫形支具等手术之外可以尝试的方法,甚至包括很多所谓的民间偏方。但结果事与愿违,小李的侧弯仍在进行性发展。直到2周前小李被带到胡勇主任门诊就诊时,拍片发现她的侧弯度数已经达到了83°。

面对女儿如此大度数的侧弯,小李的父母在门诊耐心听了胡勇主任关于小李病情的讲解后,终于下定决心面对现实、接受手术治疗。收住入院后,胡勇主任团队为小李完善了术前检查,并认真分析了小李的影像学资料,确定其融合节段为胸4-腰4,在“天玑”骨科机器人及术中神经监护的辅助下高效、安全地为小李实施了脊柱侧弯矫形融合术,术后复查结果显示侧弯矫正明显,小李父母很开心,因为手术不光矫正了侧弯,还帮女儿长高了6cm。

15岁的姑娘小王,1个月前,因为肺炎就诊于市妇儿医院,就诊期间拍胸片检查时附带发现了胸椎的异样,首诊医师发现小王拍摄的胸片上胸椎是有明显弯曲的,遂告知其父母高度怀疑小王患有特发性脊柱侧弯,建议带小王来我院就诊。小王父母将信将疑,孩子的两边肩膀是平的,平时也没有发现腰背部什么不对啊。但看着胸片上明显弯曲的胸椎,他们还是在小王肺炎痊愈后来到了胡勇主任门诊就诊,查体时发现虽然小王双肩平衡,但在下腰时有明显的剃刀背畸形,拍片后最终确诊为特发性脊柱侧弯,侧弯度数已达68°。

小王的父母在门诊看到了小王的脊柱全长片后,被女儿的S型脊柱吓到了,慌了神,言语中还不时自责,听了胡勇主任关于小王的病情的初步讲解后才冷静下来。收住入院后,胡勇主任团队同样为小王完善了术前检查,并认真分析了小李的影像学资料,确定其融合节段为胸3-腰2,同样在“天玑”骨科机器人及术中神经监护的辅助下高效、安全地为小王实施了脊柱侧弯矫形融合术,术后复查结果显示侧弯矫正明显。术后小王2天下地,1周就出院了。

上面两位小患者是胡勇主任接诊的众多脊柱侧弯患者中的两位,但他们代表了临床上最常见的两类需要手术介入的脊柱侧弯患者诊疗经过:一类是虽然发现较早,也遍寻保守治疗方法,但侧弯度数仍呈进行性发展;一类是父母粗心或者侧弯的外观表现不明显,侧弯发现晚,等偶然发现时侧弯度数已较大。
脊柱向一侧弯曲常为特发性脊柱侧弯首诊时的主要症状,另外还有站立时躯干不对称如双肩不等高、一侧肩胛骨向后突出、前胸不对称等表现。严重的脊柱侧弯可导致胸廓塌陷、躯干不平衡、躯干缩短和由于胸腔容积下降造成的耐力下降、气促、心悸等,少数病人可出现腰背痛。部分病人的脊柱侧弯是无意中发现的,畸形可以不明显。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脊柱侧弯患者及整个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脊柱全长正侧位片是诊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重要手段,可用于确定侧弯的类型、部位、严重程度和柔韧性,有助于进行术前设计。一般来讲,侧弯度数在20°以下的患者物理治疗结合门诊观察随访即可;20~40°之间的侧弯患者宜佩戴矫形支具治疗(骨骺未成熟患者,40~60°也可尝试矫形支具治疗);但并不是所有的保守治疗手段都会见效,40°以上的患者目前学界多主张积极应对,不应再保守治疗,而应直接行脊柱矫形固定融合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是AIS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
由于AIS患者脊柱解剖结构变异、且胸椎椎弓根较细、胸椎椎管容积狭小等因素,导致AIS的传统徒手螺钉置入难度及风险极高,存在术者临床经验要求高、螺钉置入成功率低、操作时间长等不足。2年前,我院引入“天玑”骨科机器人,精准和微创治疗是脊柱外科疾病领域的宗旨,也是“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治疗AIS的最大优势。近两年,胡勇主任团队尝试应用“天玑”骨科机器人于各类高难度置钉手术中,其中就包括脊柱矫形融合手术,明显提升了手术安全性及手术效率。
“天玑”骨科机器人能辅助术者精准置入椎弓根螺钉,提高螺钉置入的精准性与安全性。“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AIS置钉的平均偏移距离为0.63~0.91 mm,置钉准确性高达95~100%,而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在AIS徒手置钉的准确性仅为60~70%。此外,胡勇主任还认为,在“天玑”骨科机器人的辅助下,AIS的置钉可不受术者临床经验的限制,更有利于年轻医生的成长,机器人辅助螺钉置入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降低手术翻修率和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带来更好的长期成本效益。



此外,在脊柱外科矫形术中,神经系统并发症是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大宗病例文献报道显示,脊柱侧凸畸形矫形术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0.25%~3.2%,对于一些侧弯度数比较大、侧弯较僵硬甚至需要截骨的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概率更高。如何及时、准确地判断术中脊髓神经功能损害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能够根据神经系统电生理信号的实时变化趋势,及时、客观、 有效地监测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已成为脊柱外科矫形术中监测神经功能状态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
胡勇主任表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已被国际公认为脊柱矫形术的必备要素之一,且具有法律上的意义,美国脊柱侧凸学会(SRS)已经向全球SRS会员发出声明:“脊柱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已被证明可有效监测脊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应作为进行矫形术的必备措施,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一项技术”。胡勇主任团队在近两年的脊柱侧弯矫形融合手术中常规
融入了术中神经监护技术,术中实时动态监测,大大提高了置钉、去旋转矫形过程中的安全性。

总之,脊柱侧弯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很重要,但当面对侧弯度数较大、进展较快时或者外观畸形较明显等情况时,积极地接受手术治疗是必要的。我们也相信,随着导航技术、机器人技术及术中神经监护技术的应用,脊柱侧弯矫形融合手术会越来越高效、安全。
本文是胡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