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治疗在青少年心理障碍中的必要性
心理治疗在青少年心理障碍中的必要性
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乍一看这个数字并不算很庞大,但如果从家庭的角度去剖析,其实非常严重。受到过去政策的影响,目前我国家庭的人口结构主要为“4-2-1”(四个老人,两个父母,一个小孩)。也就是说,3000万只是表面数据;实际上,超过2亿人因青少年精神心理和行为问题而受到严重困扰。
面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很多家长一开始抱有否认态度,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而一旦心理问题逐渐恶化出现一系列行为和情绪障碍并进而导致无法正常生活和学习之后,家长们又会变得无所适从和盲目求医。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在疾病的早期缺乏有效的及时干预,疾病逐步发展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业;疾病的中期没有接受规范的治疗,导致病情恢复缓慢且迁延容易反复;疾病的巩固期缺乏维持治疗的理念,治疗中断导致社会功能下降病情反复。
由于药物研发的局限性,很多抗抑郁药物和情绪稳定剂并不适合18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使用。药物治疗虽能较快地稳定青少年患者的情绪,但往往无法从根源上去解决精神心理障碍。而且,对于不少青少年患者来说,药物治疗还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反应,增加心理应激因素。比如,某些药物可导致食欲增加,身体发胖,青少年多在意自己的形象,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又如,有些药物会导致嗜睡、记忆力下降,明显影响青少年患者的学习状态,令他们在学业上备受打击,回归校园越来越难。以上这些药物治疗的负面效果可能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病情更加复杂!我国精神卫生学科领域的领头人陆林院士就指出:“药能帮助病人解决一些问题,但不能仅仅靠药物……病人还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儿童群体,心理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的根源往往是叠加性心理创伤,多见于其家庭、校园、社会、甚至是互联网环境所带来的伤害。心理治疗是在心理医生与来访者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其目的是激发来访者改变的动机和潜能,以消除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与障碍,促进其人格的成熟与发展。所以心理治疗适用于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各个阶段。
在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初期,心理治疗可以及时发现心理问题的根源,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避免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保证青少年正常的学业规划。如果青少年的病情已经发展到影响了正常生活和学业的中期,并且已经接受了药物治疗,此时心理治疗将以认知治疗为主,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疾病,规范接受治疗,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和及时发现和制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如果病情已经到了维持巩固期,青少年的病情已经相对稳定,这时心理治疗将帮助青少年逐步回归社会家庭和学校,帮助青少年塑造成熟健康的人格,防止病情反复的同时逐步摆脱对药物的依赖。
综上所述,心理治疗在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各个阶段都是非常必须的,而且心理治疗引入的越早越好。当然,规范的心理治疗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各位家长不要盲目寻医误入歧途。希望这篇文章对正处于困惑的家长们有一定帮助。
本文是王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