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罗恩病】为何被称为绿色癌症?难道真的就治不好吗?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导语: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是未知。所以当你患了克罗恩病,又不了解这种疾病时是最害怕的。但是你要是了解了这种疾病,就不会那么害怕了,也就能正确且积极的面对疾病和未来的生活。
一些刚刚得知自己得了克罗恩病的年轻朋友会感到害怕,这很正常。年轻人嘛,求知欲比较强,总会有很多“为什么”,比如: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又为什么是我得了这种病?为什么这种病不好治?为什么看到的克罗恩患者是那种症状?我是不是也会那样?等等。
希望接下来的这篇关于克罗恩病的详细介绍能帮助到你们。
一、疾病由来
克罗恩(Crohn) 病于1932年由Crohn、Ginzterg和Oppenheime最早描述,故得此名。本病又曾被称为“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慢性肠壁全层炎”等。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将本病定名为Crohn病。其特点为病因未明,多见于青年人,表现为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合并纤维化与溃疡。可侵及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包括口腔、肛门,病变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并可侵及肠道以外,特别是皮肤。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不同而多样化,病程缓慢,易复发。近年来的研究趋向认为克罗恩病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多种外源性因素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易感性,就是说你遗传了容易患克罗恩病的基因。但不代表你一定会患克罗恩病,你只是容易患病而已。如果一定会患的那种病,就叫遗传疾病,而不是有遗传易感性。遗传易感性和多种外源性因素共同相互作用:就是说容易患病,又有很多外部环境物质的刺激,比如:饮食、身体免疫力等;它们相互作用让我们更容易患病。)
二、患了克罗恩病,都有那些临床表现呢?
克罗恩病与发病急缓、病变部位、范围及有无并发症有关。克罗恩病从口至肛门的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受累,病变呈跳跃式或节段性分布。小肠和结肠同时受累最为常见,占40%~60%;限于小肠,主要是末端回肠发病的占30%~40%;单独发生在肛门或直肠的病变少见,约占3%,多与小肠和结肠病变合并存在;结肠单独发病者较少,占5%~20%。胃或十二指肠、食管、口部病变总共约占10%以下。因症状多发,所以具体表现列举如下:
1.消化系统表现
(1)腹痛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痉挛性疼痛,间歇性发作,伴肠鸣,餐后加重,便后缓解。如果腹痛持续,压痛明显,提示炎症波及腹膜或腹腔内,形成脓肿。全腹剧痛和腹肌紧张可能是病变肠段急性穿孔所致。
(2)腹泻由病变肠段炎症渗出、蠕动增加及继发性吸收不良引起。开始为间歇发作,后期为持续性糊状便,无脓血或黏液。病变涉及结肠下段或直肠者,可有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感。
(3)腹部包块以右下腹与脐周为多见,是由肠粘连、肠壁与肠系膜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内瘘或局部脓肿形成所致。
(4)瘘管形成是Crohn病临床特征之一。由透壁性炎性病变穿透肠壁全层至肠外组织或器官,形成瘘管。内瘘可通向其他肠段、肠系膜、膀胱、输尿管、阴道腹膜后等处。外瘘则通向腹壁或肛周皮肤。
(5)肛门直肠周围病变少数病人有肛门、直肠周围瘘管、脓肿形成,肛裂等病变。
2.全身表现
(1)发热发热系由于肠道炎症活动或继发感染引起,常为间歇性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少数呈弛张热,可伴毒血症。
(2)营养障碍因食欲减退、慢性腹泻及慢性消耗疾病所致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维生素缺乏、缺钙、骨质疏松等症。
(3)急性发作期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3.肠外表现
部分病人有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杵状指、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口腔黏膜溃疡、慢性肝炎、小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等,偶见淀粉样变性或血栓栓塞性疾病。
三、那么怎样才能诊断我是不是得了这个克罗恩病呢?
①诊断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是什么?
结肠镜检查(应进入末段回肠)并活检是建立诊断的第一步。镜下一般表现为节段性、非对称性的各种粘膜炎症表现,其中具特征性的内镜表现为非连续性病变、纵行溃疡和卵石样外观。
②肠镜后还应该做哪些检查?
无论结肠镜确诊克罗恩病或疑诊克罗恩病,都应明确小肠和上消化道的累及情况。应常规行CT或磁共振肠道显像或小肠钡剂造影和胃镜检查,了 解肠壁的炎症改变、病变分布的部位和范围、狭窄的存在及其可能的性质(炎症活动性或纤维性狭窄)、肠腔外并发症如瘘管形成、腹腔脓肿或蜂窝织炎等。活动期克罗恩病典型的CT小肠成像表现为肠壁明显增厚(>4mm) ;肠粘膜明显强化伴有肠壁分层改变,粘膜内环和浆膜外环明显强化,呈“靶症”或“双晕征”;肠系膜血管增多、扩张、扭曲,呈“木梳征”。
③究竟应该如何诊断?
在排除其他疾病基础上,可按下列要点诊断:①具备临床表现者可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 ②同时具备结肠镜或小肠镜(病变局限在小肠者)特征以及影像学特征者,可临床拟诊;③如再加上活
检提示克罗恩病的特征性改变且能排除肠结核,可作出临床诊断;④如有手术切除标本(包括切除肠段及病变附近淋巴结),可根据标准作出病理确诊;⑤对无病理确诊的初诊病例,随访6~ 12个月以上,根据对治疗反应及病情变化判断,符合克罗恩病自然病程者,可作出临床确诊。如与肠结核混淆不清但倾向于肠结核者应按肠结核作诊断性治疗8~ 12周,再行鉴别。
六、 克罗恩病应该跟哪些疾病鉴别?
与克罗恩病鉴别最困难的疾病是肠结核。其它需要鉴别的疾病还有:白塞病、感染性肠炎(如HIV相关肠炎、血吸虫病等感染)、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药物性肠病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嗜酸粒细胞性肠炎、以肠道病变为突出表现的多种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血管炎等)、肠道恶性淋巴瘤、憩室炎、转流性肠炎等。
最后是一点建议:
克罗恩患者应记住两重点,一个是“可自行缓解”,不要怕;一个是“药不能停”。这也是死亡率低的原因,切记切记切记!!!
克罗恩病经内、外科治疗,多数病人虽可获得病情缓解和稳定并有较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但均有较高的复发率(总复发率在50%以上)但是也并不可怕,一般都发生在十几二十年以后。只要做到早诊断,及时处理,也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应进少渣、无刺激性、富于营养的食物。酒茶、咖啡、冷食等不宜食用。一些患者限制乳糖可能是有益的。严重者禁食。积极主动的营养补充是克罗恩病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要素饮食可起到与泼尼松相同的功效(尤其是小肠疾病)。重症有排量大的瘘管或梗阻的患者,无法经小肠途径营养时,应进行全肠道外营养。近年来很多报道强调对患者进行宣教和心理治疗,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提高患者健康的信念。这对慢性疾病的恢复是很有利的。
如果对胃肠疾病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在本文下方留言或私信我,我将为大家详细的解答
本文是徐奇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