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口腔医生都喜欢拔智齿?
临床来看,有一些智齿大家是希望医生赶紧拔掉的,比如“智齿冠周炎”急性发作,出现剧烈疼痛时。
这些智齿通常都长得不太正(如上图),所以不好拔,医生还真不怎么喜欢它们,但大家都想让医生赶紧“动手”。
只有在正畸科,大家拔智齿不情不愿,本来开开心心咨询牙齿矫正:
检查完,医生说:
“拔4颗正畸牙+4颗智齿”
有的患者会想:嘴里一共才几颗牙?正畸医生怎么这么喜欢拔牙?是不是拔牙矫正更容易?
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牙齿矫正要拔牙?
人类进化,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细化食物越来越多,咀嚼力不足,颌骨就慢慢退化,牙齿数量也在退化,但退化速度要比颌骨慢,所以现代人常常出现牙齿的拥挤。需要拔牙矫正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在中国,拔牙矫正的病例比例大概占6成,也就是说,矫正人群中每2个人就有一个需要拔牙。智齿就属于退化牙,很多人就没有智齿。长智齿的人,每个人的智齿的数量与牙冠牙根形态差异也很大。
牙齿矫正都有哪些拔牙方案?
牙槽骨上放不下那么多牙齿,想要排齐或把突出的牙齿内收,就要创造空间,拔牙是最有效也最稳定的治疗方案。通常选择①4号或5号牙(双尖牙),拔4号牙,对内收前牙很有效,拔5号牙,可以部分内收,改善前突,部分后牙前移,改善咬合;②面型不是很突的患者,也会选择拔智齿,整体推磨牙向后;③遇到“极度拥挤”和“极度前突”的病例,医生就会给出“拔4颗正畸牙,再拔4颗智齿”的方案。
该拔牙但没有拔牙的矫正案例有什么后果?
应该拔牙而没有拔牙的矫正案例可能会出现“整齐的龅牙”这样的尴尬,内部空间不足,排齐的牙齿只能唇倾寻找空间,排齐方面没有问题,但侧貌美观会受影响。这样的牙齿也更容易复发,二次矫正的几率升高。
正畸医生“既不喜欢拔牙,也不喜欢拔智齿”(▼ヘ▼#),费时费力不说,还延长矫治进度,30+人群面部胶原蛋白流失加剧,过度拔牙还要承担瘪嘴面塌的风险。正畸学是一门科学,没有任何一位医生会“仅凭喜好”做治疗,原则上医生会综合考虑牙齿排列与软组织面型,任何一颗牙齿都会精确的计算评估,该拔牙的一定要拔,能不拔牙的也会坚决不拔。
本文是吴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