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4:肝癌术后复发合并胆管癌栓怎么办——碘125粒子功不可没
一、引言
程某某,男,50余岁。
2018年4月份,体检发现肝癌。在外院全麻下行肝肿瘤切除术(肝S4段切除+胆囊切除+脾动脉结扎,肿瘤大小约为1.2X1.2X1cm)。术后病理:(肝S4段)肝细胞性肝癌 。次月口服索拉非尼靶向治疗。2018年10月份行全身PET-CT检查发现肝内肿瘤复发,随后行血管介入治疗,停用靶向药物。
2019年3月初出现上腹部间断疼痛不适,在当地医院查上腹部增强MRI(磁共振),发现肝内有肿瘤活性病灶可能。
经人介绍,患者来我院肿瘤二科就诊。
二、肝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治疗小肝癌
1、入院后重新检查明确病情
2019年3月底在我院复查上腹部增强MRI,发现肝左叶内外侧段交界处肝癌病灶有活性(也就是还有存活的癌细胞),直径约为1.5cm。
2、使用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
由于肝内肿瘤活动病灶位置局限,大小较小,于是采取微创治疗方式——无水酒精瘤内注射。当年4月份我们分别行两次经皮肝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IT)。
Suriura于1983年首先报道经皮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IT)治疗肝癌。PEIT在小肝癌的治疗中取得了与手术相似的疗效,是目前多种肝癌局部微创治疗中较为成熟的一种技术。基本原理是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肤将穿刺针插入瘤体内,把无水酒精注入癌灶,通过使细胞脱水及蛋白质变性的作用灭活肿瘤细胞。
穿刺针在CT引导下插入肝癌内
三、肝癌又出现复发,并侵犯胆管形成胆管癌栓
1、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
2019年7月份因上腹部胀痛不适再次就诊我科,床旁彩色多普勒探查:见肝左叶内胆管轻度扩张。考虑存在胆道梗阻,上游胆汁淤积,导致胆管扩张。于是我们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DSA下造影见:左右肝管汇合处充盈缺损影,回抽可见血性胆汁,放置胆道引流管一根,将胆汁引流到体外。复查上腹部增强磁共振提示:左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肝总管、胆总管显影不良,腔内见充盈缺损,考虑占位病变。
结合超声检查、DSA胆道造影、增强磁共振及抽出血性胆汁,考虑肿瘤侵犯胆管形成胆管癌栓(癌块生长到胆管里面,造成胆道梗阻;一旦出现胆管癌栓,就是晚期)。
没有显影的位置(充盈缺损)为胆管内癌栓
2、碘125粒子条治疗胆管内癌栓
如果只是放置胆道引流管,则胆管癌栓越长越多,属于治标不治本。于是我们行胆道内碘125放射性粒子条置入。碘125粒子犹如微型“核弹”,持续放出射线杀灭癌细胞。粒子条为我们自制,犹如一串糖葫芦。
引流管里面黑色的长条形为粒子,多个粒子形成粒子条,长度完全覆盖癌栓全段。
3、碘125粒子治疗肝内肿瘤活动病灶
癌细胞不是无缘无故就长到胆管里面,是由原来左肝左右侧交界处癌细胞长到了胆管里,所以在治疗上还需要把老巢一并消灭。我们先在彩色超声引导下行肝内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随后在CT引导下补充肝内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
CT放置碘125粒子针道
四、胆管内癌栓被消灭,胆道再通
2019年9月初复查肝脏增强MRI检查,未见新发活性病灶,提示疾病稳定。DSA下造影:见原充盈缺损段(癌栓段)显影,肝总管及胆总管显影良好,实现胆道再通。次月取出胆道碘125粒子条。
五、右肝出现肿瘤转移灶,继续碘125粒子放射治疗
2021年4月复查上腹部增强MRI:见肝右叶一处异常信号影,考虑肿瘤活性病灶——肝癌复发转移至右肝。在DSA下造影,见肝内胆管、胆总管及肠腔显影——胆道没有问题。随后在彩色超声引导下行肝内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并上腹部CT平扫,确保碘125粒子分布范围完全覆盖肿瘤病灶。
CT扫描见碘125粒子完全覆盖右肝肿瘤病灶。
2021 年8月,患者于我院复查上腹部增强MRI,提示原有肿瘤病灶未见明显活性,未见新发及转移。随后拔除胆管引流管。患者无明显不适。
患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最高700多,后来一直下降到正常。
六、总结与思考
本例患者发现胆管癌栓后,采用PTCD胆管引流管作为载体及支撑材料,局部碘125放射性粒子自制粒子条作为内照射治疗手段,起到了很好的局部治疗效果。甲胎蛋白显著下降,控制了肿瘤进展,延长了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预防了梗阻性黄疸、胆道出血、肿瘤广泛播散等并发症的发生,实现了胆道再通畅后拔除胆管引流管,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此类治疗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1)PTCD术后留置的胆道引流管作为胆道粒子条载体具有可回收性,根据需要可适时更换及取出。
(2)更高的靶区剂量(胆道癌栓的照射剂量),并发症少。
(3)肝门部胆管结构复杂,腔内照射具有更好的适形度。
(4)胆管癌栓外的放射线剂量迅速跌落,减少肝脏和周围脏器损伤。
总结: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复发性小肝癌的肿瘤活性控制疗效确切。经PTCD置入胆道放射性碘125粒子条应用于胆管癌栓的癌症患者,有效抑制癌栓活性,具有较好适形性、安全性、可回收性,在恢复胆道通畅的基础上力求保持胆道的原始状态。
(吴孝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肿瘤二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师从肿瘤专家朱世杰教授,获医学硕士学位。擅长肺癌、肝胆癌、胃肠癌等常见肿瘤微创介入、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癌性胸腹水、梗阻性黄疸的穿刺治疗。好大夫网上诊室https://wuxxdf.haodf.com)
本文是吴孝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