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褚鹤龄 三甲
褚鹤龄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偏头痛—无需忍耐,科学战胜

1264人已读

相信不止一个人会有这些疑问或困扰:“明明是两边头都痛,为什么医生还说是偏头痛?”“我第一次来月经的时候,开启了人生中第一次偏头痛,从那以后,每个月准时报到的除了例假,还有偏头痛。”“头疼前眼睛会看到闪光,只要开始闪光没一会儿就头疼了。”偏头痛(migraine)患病率较高,且疼痛相对剧烈,相当一部分患者会由于治疗不当转为慢性头痛,严重困扰生活。很多患者选择了妥协,一味忍耐,使得头痛迁延不愈。其实,偏头痛是可以得到良好控制的,但控制的前提就是必须清楚地了解它。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偏头痛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科学防治偏头痛。

偏头痛是怎么个痛法?

头痛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前者指没有明确病因的头痛,主要包括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等。后者指有原因的头痛,如发热或颅内感染、颅内肿瘤、颅内出血引起的头痛。偏头痛就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多数发作时疼痛较剧烈,影响日常生活。需要注意的是,偏头痛是一个疾病名称,必须符合严格的诊断标准才能诊断。偏头痛多表现为单侧头痛,但双侧头痛并不能排除偏头痛。同样,偏侧头痛也不都是偏头痛。青少年、中老年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偏头痛,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偏头痛有遗传易感性,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

偏头痛分为先兆型和无先兆型偏头痛。先兆型偏头痛在头痛发作前就有先兆症状,先上“预告片”,提示头痛即将来临。在偏头痛发生前,会有一连串感觉、视觉的改变,包括看到黑点或曲折的线条、身体单侧刺痛麻木、说话不清楚等,通常会持续10-30分钟。无先兆型偏头痛最常见,毫无征兆,说来就来,突然发生,可为偏侧或双侧,中重度,搏动性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通常持续4小时,严重时可持续3天。发生频率因人而异,幸运者一年仅发作1-2次,每月发生2-4次较为常见,更痛苦的人每隔几天甚至每天都会发作。无先兆型偏头痛诊断标准如下:

mmexport1632742028632.jpg

偏头痛的危害

大多数偏头痛患者的预后良好,部分患者60-70岁不再发作。但是如果偏头痛就诊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演变成慢性偏头痛,引起以下症状:

1.失眠

2.记忆力减退

3.认知受影响

4.头痛频率增加

5.合并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

6.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功能


如何治疗偏头痛?

偏头痛的治疗,是非常个人化的,医生会评估发作的严重程度、发生的频率、对治疗的反应以及个体对预后的期望等等,进而来决定要用什么样的治疗策略。治疗的目标很简单:改善头痛症状,以及预防复发。

头痛发作期可以采用缓解头痛的药物治疗,治疗药物包括非特异性止痛药,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特异性药物首选曲普坦类药物。药物选择应根据头痛程度、伴随症状、既往用药情况来选择。遗憾的是,药物治疗往往不能预防头痛的再次发作。而且,过度使用止痛药物还可能会引起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 MOH),导致头痛加重且迁延不愈。为预防MOH,单纯 NSAIDs制剂的使用在1个月内不能超过15天,麦角碱类、曲坦类、NSAIDs复合制剂则不超过10天。


如何预防偏头痛的发作?

1.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噪音、强光刺激、较大温差、特殊气味等。

2.避免情绪紧张: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3.远离可能诱发偏头痛的食物:如含酪胺的食物(成熟奶酪、腌制品、熏制品、发酵食品等)、巧克力、柑橘类水果、酒精(特别是红酒)、味精等。

4.生活规律:营造安静的环境,维持规律的作息,即使在假日也定时就寝、起床。

5.使用药物预防:《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中推荐级别为A级(最高级别)的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如氟桂利嗪;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托吡酯等。需要注意的是,可能其中的大多数药物说明书中并没有偏头痛的适应症,但疗效都是经过多个临床研究证实,并受到国内外指南推荐的。所以如果医生根据病情开具了这类药物也不需要有所顾虑。具体药物见下表:

mmexport1632742031583.jpg

其实引发偏头痛的原因多种多样,而偏头痛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急性发作时缓解疼痛;另一则为针对慢性反复头痛的预防治疗。正确认识偏头痛是防治的前提,但还是建议经过专科医师诊断后给予最适当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面痛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疼痛和感觉障碍专委会. 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 (10):727.

2.于生元等. 偏头痛非药物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1, 16(1):1-5.


褚鹤龄
褚鹤龄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