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满 三甲
李满 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症状

1466人已读

2018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创建DMD多学科联合门诊以来,我们团队已经诊治大量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患儿,在接诊的过程有些伴随于疾病的症状,常常会引起家长的恐慌。现就可能出现在疾病过程中的一些常见表现进行简单介绍,以帮助家长对疾病进行了解和认识。

DMD的特点为3-5岁开始出现的进行性的肌无力,10-12岁丧失行走能力,最终于20岁左右死于呼吸衰竭。相对而言BMD的临床表型则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从20岁左右出现行走困难到50~60岁仍可行走症状轻重不等。以下的临床表现为BMD的一些类型,但有些在DMD的儿童中也可以出现。

一、高肌酸激酶血症(Hyper-CK-aemia

特发性高CK血症(idiopathic hyper-CK-aemia该类型BMD患者的特点:常于30岁以后发病,超过50岁丧失行走能力;无明显的腓肠肌肥大,或者早期可有腓肠肌肥大但随着疾病进展逐渐消失,因此腓肠肌肥大高CK血症的BMD患者中不多见;血清CK水平升高,但不显著(一般在1000U/L以内);后期可有骨骼肌受损,但骨骼肌损伤早于心肌损伤。而这部分患者基因改变的类型常为DMD基因45-55号外显子缺失。

二、痉挛疼痛综合征(Cramp and myalgia syndrom

该类型的BMD被命名为痉挛疼痛综合征(cramp and myalgia syndrom),患者主要表现为:儿童期发病,运动后出现肌痛伴或不伴有肌痉挛,可伴或不伴肌红蛋白尿;血清CK升高,肌力一般正常,可有或无腓肠肌肥大,肌肉病理无显著改变。运动后肌痛及肌痉挛也常出现在DMD患者中。

三、股四头肌肌病Quadriceps myopathy

股四头肌肌病最初被用以描述一组只局限于股四头肌萎缩和无力的异质性疾病,在一项中国人群BMD基因型和表型的队列研究中股四头肌疾病占到BMD总数的20%左右,其中以45-55外显子缺失突变最多见。目前认为股四头肌肌病可以是BMD的一种变异类型,此型的特点是:一种从儿童期发展到成年,只有局限性股四头肌萎缩和肌力低下,伴CK升高,可伴或不伴有腓肠肌肥大。但是在其他类型的肌肉病患者中也可以出现类似表现,需要加以鉴别。

四、X连锁扩张性心肌病X-linked dilated cardiomyopathyXLDCM

X连锁扩张性心肌病dystrophin蛋白病一种独特表型,这类患者的主要表现是10-20岁左右出现快速进展性的心力衰竭和室性心律失常,而不伴有肢体和躯干骨骼肌萎缩和无力。目前根据报道人总结了与XLDCM或轻微BMD伴扩张型心肌病相关的DMD基因突变区域:从肌肉启动子到外显子1之间的突变;外显子2-8编码肌动蛋白结合区的突变;外显子45-55编码杆状区的突变;其他区域的突变[18]。目前这个类型的患者逐渐被重视,部分心内科的医生已将其作为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进行筛查。

五、经典型BMD

BMD是一种比DMD轻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最初被称为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BMD的发病年龄较晚,一般10岁左右开始出现症状性无力,肌力下降进展缓慢,25岁以后才开始出现不能行走,在40岁前不能行走的患者不超过10%,也存在明显的腓肠肌假性肥大,CK值虽然也明显升高,但较DMD低,心功能不全较多见,智能低下很少见。

以上症状都可以经过正规的药物治疗得到缓解,建议患者家长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咨询及治疗。


李满
李满 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