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高仁元 三甲
高仁元 主治医师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腹部外科疑难诊治中心

与肿瘤斗争17年,看他如何向死而生?

378人已读

1抗癌之路,道阻且长

今天的主人公是梅先生。

2004年,梅先生因为十二指肠肿瘤,慕名找到当时在瑞金医院工作的尹路主任,做了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为十二指肠间质瘤。术后坚持服用伊马替尼,效果不错。作为一个恶性肿瘤患者无病生存超过十年,他十分开心。然而,突如其来的再次腹痛给梅先生平静安逸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梅先生腹痛发生的时候正值传统节日——春节前夕,在当地急诊诊断为腹腔肿瘤(胃肠道间质瘤复发)破裂出血,病情岌岌可危,当地医生当天夜里就下达病危通知书。此时的梅先生命悬一线。

梅先生及家人连夜乘坐救护车,急行近800公里抵达上海,尹路主任施行手术又一次将梅先生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胃肠道间质瘤虽然有靶向药物伊马替尼,但是一旦肿瘤破裂,则会造成腹腔播散,犹如野草之种子,以腹腔为土壤,时不时给梅先生带来病痛与折磨。

2并发肠瘘,雪上加霜

后来,梅先生因为肿瘤复发、肠梗阻又间隔接受了几次减瘤手术,其中有一次手术梅先生切口愈合不佳、裂开并发了肠瘘,造成了短肠综合征,靶向药物也无法吸收了。而且还出现了肾功能不全,最终进行了透析治疗

3接纳自我,走出阴霾

出院后,梅先生一度放弃了自己,不去透析,不去治疗。直到有一天,他自己实在是难受至极,不得已才跑到医院急诊进行透析,这时,他的血肌酐已经超过了2000单位,是正常人的20倍以上。后来,慢慢地,他自己也接受了现状。每周定时去医院透析,按时吃饭,他的营养情况也慢慢好转了。肠瘘的瘘口也慢慢变小。但由于是高位肠瘘,梅先生的瘘口一直没法闭合。经过了这么多磨难之后,他慢慢地也能接受自己了。但是肠瘘的事情一直记挂在心上。

4噩耗来袭,艰难抉择

2021年的5月份,当梅云再次出现在尹路主任面前,尹主任大吃一惊。由于短肠和肾衰导致的营养不良,梅先生一口牙齿几乎掉光,骨瘦嶙峋。但强烈的求生欲望仍支撑他再次勇敢面对病魔。他和家人都希望能够通过手术治愈肠瘘和短肠综合征,提高生活质量,并能希望通过后续口服其他非一线的靶向药物控制病情。

尹路主任立即安排他入院进行检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梅先生的腹腔内再次出现了一个10cm左右大小的肿瘤,肿瘤周边紧贴肠系膜血管,多段小肠累及及包绕其中,考虑还是间质瘤复发。

另外,梅先生因为肾衰竭每周还需要进行三次透析治疗。这些无疑给手术带来了巨大的难度。经过全面评估之后,尹主任决定为梅先生争取这次手术机会。

吴小材主治医师给医务处汇报后,同家属进行了深入沟通,充分告知了相关风险,取得了家属的理解。梅先生自己也说,要试试自己的运气,搏一击。同时,吴小材主治医师邀请麻醉科和SICU进行会诊,并在术前为梅先生安排了一次透析治疗。

5直面生死,拥抱阳光

很快,手术这一天到来了。梅先生的腹腔内广泛粘连,探查发现肿瘤与横结肠和部分回肠粘连紧密。而经过仔细的分离,粘连的小肠之间终于有了一丝间隙。小肠瘘口也探查清楚,距离屈氏韧带大约90cm。探查清楚后,尹路主任带领团队将腹腔巨大肿块和小肠瘘口完整切除。

为了避免术后肠梗阻,尹路主任又使用肠梗阻导管将梅先生的小肠和结肠都排列起来。手术在麻醉科的保驾护航下历经3个小时就顺利结束。

术后梅先生进了SICU进行严格监护和CRRT治疗。幸运的是,经过手术将小肠和结肠重建连续性,辅之以恰当的透析治疗,梅先生顺利度过术后危险期,术后4天梅先生就顺利回到了普通病房,术后2周,梅先生进食正常,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梅先生成功了!

没有了肠瘘,梅先生的营养状况迅速改善,他的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虽然梅先生术前肠瘘合并短肠综合征和肾衰,但是经过尹路主任的精心医治和腹部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让他摆脱肠瘘和短肠综合征的困扰,让他的生活水平更上了一个台阶。

梅先生从第一次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到今年已经整整17年,期间经历了5次手术。从梅先生的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胃肠道间质瘤非常容易复发。

胃肠道间质瘤,顾名思义,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而癌是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虽然二者都属于恶性肿瘤,可能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但是二者在诊断、治疗以及预后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目前,外科手术仍是局限性或潜在可切除胃肠道间质瘤的首选方法。

最常见是腹腔播散以及血行转移到肝肺等远处器官和组织,淋巴结转移概率低。部分患者会以无意中发现腹腔占位就诊,需结合多种无创检查明确诊断方向,若是怀疑间质瘤,不建议穿刺活检,因其可能造成腹腔播散。

另外需注意,如果患者术中或者自发肿瘤破裂,则会造成腹腔转移。

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不需要进行化疗,而是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及基因突变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靶向药进行治疗。用药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耐药及肿瘤复发,需要密切监测,及时更换二线、三线甚至四线靶向药物或者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上小的胃肠道间质瘤检出率增多,约30%老年人携带微小的胃肠道间质瘤,绝大多数发生于胃。

小的胃肠道间质瘤具有恶性潜能,因此需要个体化治疗。

非胃来源的小的间质瘤恶性潜能大,建议手术治疗。

经过规范的手术和靶向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有望治愈。前提是需要规范,手术中切除干净(R0切除),术后规范靶向治疗,术后靶向治疗的疗程一般是:胃来源的间质瘤口服靶向药物一年,非胃来源的建议口服三年。如果是复发肿瘤手术后则需要个体化治疗。

高仁元
高仁元 主治医师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腹部外科疑难诊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