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肪肝防治
规律进行免疫三氧血治疗,可以延缓甚至逆转脂肪肝进展,可以咨询辽宁省肿瘤医院疼痛康复科。
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5%。如果肝内脂肪蓄积太多,超过肝重量的5%或在组织学上肝细胞50%以上有脂肪变性时,就可称为脂肪肝。根据脂肪变性在肝脏累及的范围,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型,通常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10%时被视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25%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的形成 始于肝脏功能受损同时肝内脂肪的堆积,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甘油三酯积累和炎症。前者是脂肪的储存和运输形式,其来源有三个:其一,膳食摄入的脂肪,消化吸收后可被直接运到肝脏、腹部或皮下储存起来;其二,当人体热量摄入大于支出,多余的碳水化合物首先在肝脏被转化为糖原,再利用葡萄糖合成脂肪而储存起来在肝脏。另外,大量饮酒导致肝脏生成乙醛,乙醛为肝脏合成脂肪提供了最好的原料;其三,饥饿时全身脂肪组织储备被调动,通过血循环进入肝脏而被氧化,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燃料。由于脂肪离开肝脏需要蛋白质载体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极度饥饿状态下的人体蛋白质合成会受到影响,VLDL也会因此“断货”,这样脂肪不能有效离开肝脏,而在肝脏储存了起来。炎症反应对甘油三酯在肝细胞里的积累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造成炎症反应的因素包括动物性和高脂饮食引发的肠漏、铁过量、以及肝炎病毒、心理压力等。而 高脂、高热量、动物性饮食和酒精正是形成脂肪肝最主要的原因。
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患者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疲乏感是脂肪肝患者最常见的自觉症状,但与组织学损伤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误诊为急腹症而作剖腹手术。脂肪肝患者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肤淤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的改变。少数患者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 重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腔积液和下肢水肿、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血症等。
脂肪肝是一种慢性病,只有在患者在思想上重视并在日常行为上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逆转早期的病变。若一味的放纵自我,任由自身肝脏处于一种恶劣的环境中,最终演变成肝硬化会导致II型糖尿病,甚至肝癌。再次强调一下,单纯的轻、中度脂肪肝通常不需要用药物治疗,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可恢复。若患者合并肝功能发生异常(比如转氨酶升高两倍)时,就必须改变生活方式并辅助配合一些降压、降脂或护肝的药物,仅仅靠单纯的吃药而一如既往的坚持往日的生活方式效果不可能逆转病情。
建议脂肪肝患者生活法则如下:
首先是注重补充膳食优质蛋白。 蛋白质可有助于将肝内积存的脂肪清除出去,促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注意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来源的合理搭配,同时注意多种类维生素的补充;
其次,注意补充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可辅助降血脂、血糖和控制体重,助肝功能修复,膳食来源主要是蔬菜、水果、菌藻类和“糙”一点的主食,比如荞麦、燕麦、玉米、红豆、绿豆、鹰嘴豆、红薯、紫薯、地瓜等,整体饱腹感更强;
减肥最重要 脂肪肝属“富贵病”,往往患者起病源自爱吃大鱼大肉、爱点外卖、爱吃各类果脯蜜饯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需要个人的决心和毅力,是一项长期工程,更是治疗脂肪肝的最根本的措施。戒零食 奶茶、糕点、蔗糖、糖果、果脯蜜饯、蛋黄派、榴莲酥、奶油蛋糕等“甜蜜”的零食,对血糖、血脂影响很大,选择海带、小米、芝麻、油菜、乌龙茶、龙井茶、香菇、马兰、山楂、木耳等含有促进磷脂合成的有效物质的食材;
禁酒 不管是哪一种脂肪肝都要禁酒,尤其是酒精性脂肪肝。对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禁酒后4-6周可以使肝内沉积的脂肪明显减少甚至正常;
适量脂肪补充 必需脂肪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得,有些必需脂肪酸参与磷脂的合成,有利于脂肪从肝脏顺利的运出去,对脂肪肝的逆转有利。注意避免动物性油脂和富含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比如鸡蛋、动物内脏等。烹调方式最好用生蒸煮替代煎炸炒,尽量避免在外就餐或经常点外卖;
运动 每天保持中等量的有氧运动,每周5次,累计锻炼时间≥150min,有氧运动20min,每周3次,同时做8-10组抗阻训练,每周2次,可以更有效的增肌减脂。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