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房结节好纠结,良恶难辩怎么办,请看"超声造影"的威力

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中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乳腺癌新发病例数的快速增长,取代了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乳腺癌发病人数增加,根本原因之一是乳腺癌风险因素的不断变化。比如晚婚少育、拒绝母乳喂养,缺乏运动所致肥胖,工作繁重亚历山大等等,对于正在经历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国家中最为明显,这也是造成全球乳腺癌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女性中,虽然乳腺癌不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而且国家癌症中心数据可以看到它的5年生存率持续地往上走,但是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呢乳腺癌的预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的,我们国家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是82%,美国是90.9%,这也进一步提出要对乳腺癌疾病早筛早诊早治的高要求。
我们临床上建议从30岁开始每年做一次乳腺癌早期筛查,最简单靠谱的检查就是体检,包括月经结束后5天左右的自我检查和乳腺专科医师检查。目的是及早发现一些特异性症状,例如乳房包块,乳头内陷、乳头溢液,皮肤出现橘皮症,酒窝征等体征。针对高危人群筛查包括每半年1次B超检查、每年1次乳腺钼靶、可疑时进一步做乳腺增强MRI。
体检时常进行的超声虽然检出的敏感性很高,但特异度低。常规超声最常根据美国放射学会的BI-RADS分类系统来对结节进行分类。BI-RADS 1类病灶正常乳腺;BI-RADS 2类良性病灶;BI-RADS 3类恶性的可能性<2%;BI-RADS 4类恶性的可能性2-95%,建议组织病理学检查;BI-RADS 5类,恶性可能性>95%,建议组织病理学检查;BI-RADS 6类,经活检证实为恶性的病灶)
当我们在超声报告中常常看到BI-RADS 4类结节,大家会很紧张。其恶性可能跨度非常大,从2-95%,很大一部分患者都会诊断成4类然后推荐去做组织病理学检查,但是这些患者中有很多病理结果是良性的,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穿刺活检,无论对患者本身还是医疗资源的占用都会是一个问题。
近些年兴起的乳腺超声造影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更为方便准确的诊断方法。 超声造影技术是通过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增强人体的血流信号。因为我们知道恶性肿瘤的生长依靠异常增生的滋养血管,所以恶性肿瘤局部的血管密度和分布都异于良性病灶,有助于对病变性质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而超声造影不仅可以反映肿瘤的形态学特征,还可以持续、动态实时的观察乳腺肿瘤的微血管血流灌注情况,以提高肿瘤定性诊断的准确率。超声造影能提供比常规超声更丰富、更明确的诊断信息,进一步提升特异度,降低假阳性率,减少不必要的穿刺。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收看视频在线观看。
本文是孙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