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剖性病灶切除——先天性肺畸形患儿的福音
儿童先天性肺畸形(肺囊瘤、隔离肺等)发病率逐渐升高,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家长。由于该病容易导致肺部感染且在长期反复感染后可能导致癌变,目前国内外均主张早期手术切除治疗。传统的第一代手术——肺叶切除术,甚至第二代手术——肺段切除术,在切除病灶的同时,都会切除部分正常肺组织,可能影响到患儿今后的肺发育和肺功能。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院徐畅教授团队,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在2019年总结出一套全新的,适合儿童先天性肺畸形患儿的第三代手术方式——胸腔镜解剖性肺病灶切除。该术式针对儿童先天性肺畸形的特点,结合病灶的外在边界和静脉系统形成的内在边界,只切除病灶,保留患儿所有正常肺组织,达到对该疾病治疗的最佳效果。
经过2年的临床实际验证,解剖性病灶切除在治疗儿童先天性肺畸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完整的切除了病灶,无病灶残留与复发,又保留了宝宝全部的正常肺,在复查的胸部ct检查中,几乎看不出曾经做过肺切除手术,所有正常肺叶、肺段全部完美保留。且随着对该术式的把握与理解加深,适合该术式的病例比列越来越高,目前高达近90%的患儿可以行该手术方式治疗。
该术式为我院徐畅教授团队所独创,目前的临床结果已经有多篇中英文文章投稿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其中中文已被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接收,英文也在Journal of Pediatric(美国小儿外科杂志)修稿。证明该术式也在国内外业界得到承认,若后续再经过一系列临床研究证实该术式的效应性,这将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在国内国际上得到广泛承认的,由中国人发明的手术方式。
团队将继续努力,做出更多更好的创新,让先天性肺畸形宝宝得到全球最好的治疗。并努力将该术式推广至全球,让所有先天性肺畸形宝宝都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是徐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