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做好睡眠的时间管理大师
1.规律作息
规律作息是指保持相对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时间以及个体建立相对稳定的生物钟。作息时间不规律会导致入睡困难、频繁夜醒、早醒等睡眠问题[2]。“子时而息”。在《易经》中,子时(23:00~1:00)为“复卦”,表示“一阳生”,是最能让人得以休息、存储能量的时间。
2.时间规划
随着社会节奏,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都市人主动熬夜,以为牺牲睡眠就可以换来更多的时间学习、工作。
注:与睡眠不足相关的财务和非财务成本是巨大的!估计的总财务成本为178.8亿美元,占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1.55%。估计的非财政费用为273.3亿美元,占澳大利亚全年疾病总负担的4.6%[3]。研究建议,将工作与睡眠平衡作为设计工作时间表的原则[4]。
3.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源律禅师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答:“有”
“是什么呢?”
慧海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困的时候就睡觉。”
“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
慧海答:“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睡觉时总是做梦,睡不安稳。”
关于睡眠:
(1)白天避免小睡;午休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在13:30前完成午休。
(2)咖啡因在体内的半衰期超过5小时,故午休之后,避免喝咖啡。
(3)睡前3小时,可以进行温和的体育锻炼,但避免剧烈的锻炼。
(4)睡前避免摄入大量的液体或过多的食物。
(5)睡前不要做一些让大脑紧张、兴奋或过劳的事情,如追剧、打游戏等;可以泡个温水澡或听舒缓的音乐。
(6)白天有氧运动1小时,推荐做“乐眠操”;每天静心练习1小时,如身体扫描、正念呼吸等[6]。
关于时间管理,需做好最重要的3件事:
(1)基于FAST原则,干掉1~3只“青蛙”;
(2)清空文件夹;
(3)以STAR方式,重新审视自我[6]。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