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_好大夫在线
7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益生菌的种类有哪些?可以用于治疗哪些疾病?解读2020年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发表者:黄玉红 人已读

一、什么是益生菌?种类有哪些?

益生菌定义为一种活的微生物,在给予足够剂量时,对宿主的健康有益。目前各国益生菌制品的种类非常多,益生菌所采用的菌种主要来源于宿主正常菌群中的生理性优势细菌、非常驻的共生菌和生理性真菌三大类。生理性细菌多为产乳酸性细菌,大致包括7个菌属的上百个菌种;非常驻的共生菌在宿主体内的占位密度低,是具有一定免疫原性的兼性厌氧菌或需氧菌,其可以是原籍菌群、外籍菌群或环境菌群,如芽胞菌属、梭菌属等;生理性真菌包括益生酵母。在我国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主要有以下种类:

(1) 乳酸杆菌属:德氏乳酸杆菌、短乳酸杆菌、纤维素乳酸杆菌、嗜酸乳酸杆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干酪乳酸杆菌、发酵乳酸杆菌、植物乳酸杆菌、罗特乳酸杆菌、约氏乳酸杆菌、格式乳酸杆菌、类干酪乳酸杆菌、鼠李糖乳酸杆菌等;

(2) 双歧杆菌属:青春型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等;

(3) 肠球菌属: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

(4) 链球菌属:嗜热链球菌、乳酸链球菌等;

(5) 芽胞杆菌属:枯草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属、地衣芽胞杆菌、凝结芽胞杆菌等;

(6) 梭菌属,主要为丁酸梭菌,此菌也称酪酸梭菌;

(7) 酵母菌属,主要是布拉氏酵母菌。

二、益生菌可以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1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 相关性胃炎

研究发现,一些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胃内菌群,产生抗Hp物质,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通路、竞争黏膜粘附、增强胃黏膜屏障等机制来抑制Hp生长,四联方案除菌治疗方案添加益生菌可以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进一步提高Hp的根除率。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 和代谢性疾病

肠道微生态影响NAFLD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肠道益生菌辅助治疗NAFLD可改善肝脏酶谱和血脂,减轻胰岛素抵抗和炎症水平。近年来研究发现代谢性疾病,尤其是肥胖和2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益生菌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改善肥胖及代谢相关的指标,缓解全身慢性炎症反应。

3 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及肠道细菌代谢等改变,通过"肠-肝轴",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道定植抗力下降,肠道细菌移位等密切有关。肠道微生态失衡在肝病重型化方面起加速器作用。微生态制剂作为辅助治疗,在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硬化肝性脑病中的应用,可明显改善相关的临床症状。

4 肝衰竭与肝移植

4.1 肝衰竭

微生态调节可减轻肝脏炎症,促进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的下降,对肝脏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对失衡的肠道微生态进行干预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一个重要靶点。调节肠道微生态,改善肠道微生态失衡,改善内毒素血症,有望在预防及延缓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进展中起辅助治疗作用,以期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死率。

4.2 肝移植

肝移植围手术期应用微生态制剂对减少肝移植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有益,对减少移植后排异,促进恢复有明显的益处。

5 胆道疾病

5.1 胆石症与肠道微生态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在胆石症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一些动物研究也表明肠道菌群可能是通过影响胆汁酸代谢的方式影响胆石症的发生

5.2 胆囊切除后综合征

胆囊切除可影响肠道的胆汁流入和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存在引起肠道微生态变化的可能。文献报道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或四联活菌片能有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对肠道紊乱菌群进行调节,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调节胃肠激素分泌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肠道功能。

6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

AAD是指伴随抗生素使用而发生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目前主要认为与抗生素使用引发的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关。荟萃分析和临床试验均表明,益生菌能有效降低AAD的发病率,推荐使用益生菌预防和治疗AAD。

7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与IBS症状的产生和持续有关,主要表现为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受损、微生物多样性、黏膜相关菌群种类以及菌群比例的改变,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增加,类杆菌、梭状杆菌和双歧杆菌比例减少等。

根据国内外相关报道,益生菌治疗IBS具有一定疗效,但个别报道认为疗效不确定。益生菌改善IBS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起作用:(1) 调节肠道菌群;(2) 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3) 调节肠道免疫功能;(4) 降低内脏高敏感性。

8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IBD患者肠道中微生物种类与健康人有明显差异,其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富度减低。益生菌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增加抗菌物质产生,加强肠屏障功能及黏膜免疫调节而发挥作用。

9 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CRC)

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并和预后密切相关。大肠癌的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机会性致病菌增多,具有抗炎和产丁酸的细菌比例下降,菌群结构的变化也同时伴随功能的变化。益生菌、益生元、合生素等微生态制剂在大肠癌中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价值逐步得到认可。

10 胃肠道黏膜微生态屏障功能障碍及衰竭的微生态综合治疗

11 人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及2019-nCoV感染的微生态干预

益生菌的种类比较多,可以用于治疗的疾病也比较多,还有诸多的作用和功效,比如: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肠道菌群结构平衡等。适合的人群范围比较广。在益生菌补充上,保健方面适当吃些含益生菌的食品是可以的,治疗方面需要补充药品类的益生菌制剂。总之,科学合理的使用益生菌,才能真正有益于人体微生态平衡,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和免疫功能的增强,有益于疾病的恢复。

本文是黄玉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