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郭建辉 三甲
郭建辉 副主任医师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皮肤科

【皮肤癌】蕈样肉芽肿是肿瘤吗?

1444人已读

【皮肤癌】蕈样肉芽肿是肿瘤吗?

这一期为大家介绍临床中另一种较少见的却又容易被忽视的一种皮肤病——蕈样肉芽肿

蕈样肉芽肿(granuloma fungoides)过去称蕈样霉菌病,属T细胞尤其是T辅助细胞亚群起源的一种原发于皮肤的T细胞胞淋巴瘤。

王大姐今年50岁,2年前全身皮肤发现多处肿物,不疼不痒,自用药膏后肿物消退,几个月后又出现新的肿物,在我院切除肿物,组织病理结果显示符合T细胞淋巴瘤,同时王大姐伴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明确诊断后坚持化疗改善症状。

仅看图片,大部分人可能觉得没什么大问题,很多人有类似症状以后当作皮炎、湿疹治一治,自己抹抹药膏。但是皮肤上的红斑,并不一定全为湿疹,尤其是伴有剧烈瘙痒、治疗效果不佳,或是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迁延,不愈反而面积逐渐扩大,这种情况,广大患者要更加重视了,这种皮损有可能与皮肤肿瘤不期而遇,患者非常有必要到三甲医院皮肤科做个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排除蕈样肉芽肿。

蕈样肉芽肿介绍

1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环境因素(各种化学制剂的污染与接触)、药物(如止痛药、安眠药、噻嗪类)、职业因素(如石油化工、纺织工业、金属与机器制造业等)等相关。

2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上可分为三期,但每期皮损可部分重叠或同时见到三期皮损。

(一)红斑期 皮损多为被覆部位的单个或多个扁平非萎缩斑片,大小不一,境界清楚,上覆鳞屑,橘红色或暗红色,偶可自行消退。自觉瘙痒或无自觉症状。

有些患者皮损呈扁平萎缩性斑片,表面光亮,易出现皱褶,伴有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减退或加深,类似于斑片状副银屑病的大斑片或斑驳状副银屑病的大斑片。

一些患者表现为全身弥漫性潮红,毛发稀疏,甲营养不良,掌跖角化,有时可见泛发性色素沉着,为红皮病性蕈样肉芽肿。

(二)斑块期 在正常皮肤上或由红斑期进展发生不规则形、界限清楚,略高出皮面的暗紫红色斑块,硬度不等,自行消退或融合成大的斑块,其边缘呈环状、弓形或匐行性,颜面皮损使之形成“狮面”。

(三)肿瘤期 在正常皮肤上或原有斑块上发生形态不一、大小不等、高出皮面的暗红色结节,容易破溃形成深在性卵圆形溃疡,基底为坏死性淡灰色物质。边缘卷曲,躯干多见。若起病即为肿瘤,而无前两期,则称暴发型蕈样肉芽肿,预后差。

本病出皮肤外,可累及淋巴结、脾、肝、骨髓、内脏、肾、舌或会厌、心脏、胰脏、甲状腺等多个内脏系统。病程呈慢性经过,预后差,多数因恶病质或并发严重感染、化疗反应死亡。

注意!

蕈样肉芽肿是起源于记忆性辅助T细胞的低度恶性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约占所有皮肤T 细胞淋巴瘤的50%。典型的蕈样肉芽肿的病程呈慢性进行性过程,初期为多种形态的红斑和浸润性损害,以后发展成肿瘤,晚期可累及淋巴结和内脏。自红斑期,进入斑块期,最终发展至肿瘤期病程可达数年到数十年。

3诊断

由于红斑期临床与组织学表现无特异性,故难以作出诊断,对那些瘙痒重、病程慢性、疗效不显著的可疑皮损应及时作活检,出现亲表皮现象而无海绵水肿的特征性组织病理表现时可以作出诊断。斑块期与肿瘤期结合病理改变,易于诊断。

本文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目的,如有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文字整理: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东院区皮肤科

郭建辉
郭建辉 副主任医师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