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冯立人 三甲
冯立人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耳鼻咽喉科

正确对待耳鸣,及时治疗耳鸣

2227人已读

耳鸣乃耳科临床常见三大难题之一,其发病率较高。耳鸣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耳鸣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 部分是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等原因。而外耳、中耳和小脑脑桥角病变(如听神经瘤、脑膜瘤),或血管异常等引起的耳鸣常可找到原因并予以治疗。许多耳鸣患者常未能发现明显的病因。有些专家认为耳蜗病变是因病变部位的自发性放电活动所致。损伤的毛细胞可产生持久的去极化状态,引起神经元的兴奋,产生异常信号也与中枢对末梢的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有关。有些学者认为是相邻神经元之间兴奋性同步排放所致。有的认为是感觉毛细胞自发性的过量钾离子和钙离子内流,引起其全部突触同步释放神经递质。也有认为耳鸣产生于听觉皮层下中枢对神经末梢的微弱信号的觉察和处理过程中。总之,目前耳鸣病因及发病机理也 不清楚,治疗效果常不理想。但并不是说耳鸣无可救药、人们在它面前束手无策。目前有这么几种态度是错误的:1. 认为现在科学技术这么发达,耳鸣一定能治好。2。耳鸣治不好,也就放弃治疗了。3.经常奔波于各大医院之间,非要找到耳鸣的病因、发病机理,钻牛角尖。因此,耳鸣患者,尤其是早期患者应该理性对待,积极治疗。

首先作一些耳科的基本检查:耳镜检查,听功能检测。如搏动性耳鸣,应作头、颈侧及耳的听诊,以了解有无血管搏动声、颈转动及压迫颈动、静脉对耳鸣的影 响等。加做颈部及颅内的CT或MRI检查等。如果发现了相应器质或结构,常提示可用药物、门诊操作治疗或手术予以处理,效果常比较好。

如果上述检查仍未发现问题,那多半是内耳、听神经或颅脑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异常、电生理活动异常等引起,即通常说的“神经性”耳鸣。也可能与心理压力大、精神紧张、焦虑有关。不要强求找到原因,可用药物治疗,如卡马西平,镇静安定药,抗焦虑、抗抑郁药(这些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对于早期发生的耳鸣,治疗效果常比较好。亦可采用声治疗、耳鸣抑制(掩蔽)疗法、电刺激疗法等。

另外,可看看精神心理科医生,进行心理疏导。业余时间可做些自己喜欢的、能非常投入的事情,多看看喜剧片、听听相声,旅游。

突发性耳聋患者常伴发耳鸣,部分患者听力恢复后耳鸣缓解,也有不少患者听力恢复后耳鸣持续存在或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有些慢性病也会引起耳鸣。在更年期的时候,内分泌很容易会失调, 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亦可引起耳鸣。

由于耳鸣起因较慢、病程都非短期内发生,故治疗一般也需要较长时间,如耳鸣掩蔽疗法、松弛疗法等至少要完成为期一个月的疗程,才能评估治疗效果。因此,病人在配合治疗过程中要有恒心,不要轻易放弃。

冯立人
冯立人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