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顾湉荑 三甲
顾湉荑 主任医师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老年医学科

BNP(心衰标志物)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

1349人已读

心衰是心脏病患者常见的危重症,是年龄 > 65 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而 BNP 作为目前心衰诊疗中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标志物,不仅可以预测心衰的发生,还可以用于心衰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BNP 的定义和作用

钠尿肽(natriuretic peptides,NP)是反映心肌容量负荷最经典的标志物,反映室壁压力变化情况。其中 BNP 由心室肌细胞分泌后即入血,更适合作为心衰的生物标志物。

指南及共识推荐其可用于心衰筛查(IIa,B)、诊断和鉴别诊断(I,A)、病情严重程度、预后(I,A)及心衰患者出院后的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I,B)。

1. 预测心衰的发生

心衰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经筛查 BNP > 50 pg/mL,然后接受专业团队的管理和干预,可预防心衰发生。

故建议对心衰高危人群(心衰 A 期)通过检测 BNP 进行筛查,控制危险因素并干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左室功能障碍或新发心衰。

2. 心衰的诊断

BNP/NT-proBNP 是目前最有价值的心衰诊断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多种类型的心衰诊断。

1)急性失代偿性心衰

BNP < 100 pg/mL、NT-proBNP < 300 pg/mL 时通常可排除急性心衰,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

BNP < 35 pg/mL、NT-proBNP < 125 pg/mL 时通常可排除慢性心衰,但其敏感度和特异度较急性心衰低。

BNP > 400 pg/mL 或 NT-proBNP 大于各年龄层界值结合临床表现应考虑心衰的诊断。

2)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

HFpEF 为出现心衰症状但射血分数未出现显著降低的临床情况,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结合生物标志物对其诊断很有意义。

HFpEF 患者多表现为心室肌的增厚、心室容量降低和室壁张力的轻度增高。因此,BNP 水平较正常人升高,但低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

推荐 BNP ≥ 100 pg/mL 或 NT-proBNP ≥ 800 pg/mL 作为 HFpEF 的诊断界值,合并肺疾病、肾功能不全、肥胖等临床情况时,BNP 的界值应上下微调。

3. 指导心衰治疗

经治疗后 BNP/NT-proBNP 水平较基线值明显下降,即 NT-proBNP 较基线值降幅 ≥ 30% 或绝对值 < 4000 pg/mL;BNP 较基线值降幅 > 50% 或绝对值 < 350~400 pg/mL,结合患者整体临床情况改善,提示治疗有效。经住院治疗后其水平无下降的心衰患者预后差。

因此对于心衰患者建议在综合判断临床病情基础上,至少监测包括基线(发作/住院时)和病情稳定(出院前)2 个时间点的 BNP/NT-proBNP 水平。

4. 心衰的预后评估

1)急性心衰的预后评估

急性心衰患者入院时 BNP/NT-proBNP 水平越高,短期和长期不良临床事件(包括全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全因/心衰/心血管疾病再住院)发生风险越高,其与急性心衰患者预后独立相关。

BNP 大于 480~840 pg/mL 或 NT-proBNP 大于 1000 pg/mL 的患者事件率显著升高,出院前 BNP/NT-proBNP 水平及住院期间变化率对于急性心衰预后评估更有意义(I 类推荐)。

2)慢性心衰的预后评估

慢性心衰患者预后也与 BNP/NT-proBNP 水平密切相关,其水平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慢性心衰患者应定期连续监测 BNP/NT-proBNP 水平,检测值长期稳定提示心衰进展风险低,检测值升高提示心衰恶化,需更密切的临床监测和随访。

3)HFpEF 的预后评估

虽然 BNP/NT-proBNP 在 HFpEF 中的上升程度低于 HFrEF 患者,但其对预后评估能力在两种类型的心衰中类似。其动态升高也提示 HFpEF 患者预后不良。NT‐proBNP > 300 pg/mL 提示预后不良(IIa 类推荐)。


顾湉荑
顾湉荑 主任医师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老年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