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种关节腔穿刺技术
关节腔穿刺技术,是指在无菌技术操作下,用空针刺入关节腔内抽取积液,了解积液性质,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可向关节内注射药物以治疗关节疾病。
适应证
1、感染性关节炎、关节肿胀
2、关节创伤,关节积液、积血
3、骨性关节炎、关节积液
4、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
5、不明原因的关节积液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规则,局部消毒范围要够大,戴上消毒手套;
2.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3.一般用18~20号针头,刺入时若针头碰到骨质,要改变方向,以免损伤关节面;
4.抽出的关节液,除作培养或动物接种外,还应作常规检查。送化验的标本,应加抗凝剂,以免凝固;
5.关节穿刺术要根据肿胀最明显的部位并尽量避开神经,血管和肌腱来选择穿刺途径,根据关节的大小挑选合适的针头。大关节积液较多时,最好采用较粗的针头,以免在抽液过程中针头堵塞(特别是粘稠的液体)。
禁忌证
1、穿刺部位皮肤有破溃、有感染等
2、有凝血机制障碍、出血性疾病等
3、严重的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
4、非关节感染病人,有发烧,有其它部位的感染病灶
注射药物
1.皮质类固醇激素
2.局麻药
3.玻璃酸钠注射液
4.几丁糖注射液
5.医用臭氧
穿刺操作方法:
1.穿刺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
2.病人局部皮肤准备,穿刺点标记,碘伏消毒,范围为以穿刺点为中心的5cm半经或全关节表面。
3.穿刺点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注射局部麻醉药(1-2%利多卡因)。
4.穿刺时,左手固定关节,右手操作。
5.可用7号针头注射麻药和穿刺及抽液、打药,抽液较多或积液粘稠时换12号针头。
6.穿刺顺利时可感觉到关节囊的突破感,如不顺利或有骨性阻挡时,可以改变 方向或穿刺点。尽量避免反复穿刺。
7.打药前应把关节液抽尽,关节液应做 仔细的肉眼观察,并留1-2管作化验。
8.拔针后,局部穿刺部位需再次消毒,必要时加压包扎;
9.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注射时,需注意一次注射尽量不要超过2个关节,穿刺间隔时间需1周以上;
10.不排除关节感染时,不能行关节穿刺治疗;
11.关节穿刺记录需写明穿刺时间、部位、关节腔积液颜色、积液量、注射的药物及计量,还需写明穿刺医师。
并发症:
1、关节腔感染:即化脓性关节炎,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应低于1/10000。
2、穿刺部位血肿或关节积血:凝血机制障碍或血管损伤。
3、关节软骨损伤。
4、断针。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