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创手术切除治疗中央型肺癌—全胸腔镜下患侧全肺切除
肺切除作为治疗肺癌首选的治疗策略,目前有多种手术方式,随着低剂量CT的普及,肺叶、亚肺叶手术的成熟,其中全肺切除已日趋减少,但对于病灶侵犯肺门、瘤体较大跨叶,部分局部晚期(III期)的患者;以及新辅助治疗后降期的患者,通过患侧全肺切除也可以达到长期生存,甚至临床治愈。
近日收治一例肺癌患者,成功在微创条件下完成右全肺切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效果满意。
患者中年男性,入院评估诊断右肺鳞癌(cT4N2M0,IIIB期),经过化疗加PD1免疫新辅助治疗后,肿瘤有缩小,但三周期后化疗效果不佳,患者相对年纪不大,决定积极手术治疗,行全肺切除术。


术前经过详细的评估,由于全肺切除意味着肺通气/换气、肺循环明显减少,所以术前心肺功能评估尤为重要,心肺功能储备满足手术要求后,患者在胸腔镜下微创条件实现了右全肺的切除,术后加速康复,第二日拔除引流管,数日后出院。

术后胸片

术中切除病灶

手术切口
术后病理:(右)肺组织见大片坏死,其内见少许鳞状上皮呈低级别异型增生,未见癌残留,结合病史,符合治疗后反应(坏死80%,间质反应20%),其余肺呈肺气肿改变,支气管断端未见癌,支气管旁淋巴结见大片坏死伴局灶高分化鳞癌残留(1/6)(淋巴结治疗后反应3枚),送检(第二、四、七、八、十组)淋巴结未见转移癌(分别为0/9、0/11、0/6、0/2、0/2)。
全肺切除术虽然手术风险较大,围手术期并发症较高,但在严格详细的心肺功能评估,基础疾病良好的控制,术中的精细操作以及术后的全面规范的治疗下,最终取得手术的成功,还是有意义于延长可观的生存期,甚至达到临床治愈。
本文是窦学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