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经后卵巢肿物诊治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1 年 10 月 第 37 卷 第 10 期 ·1021· 专家共识
DOI:10.19538/j.fk2021100110 绝经后卵巢肿物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 年版)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妇科肿瘤学组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生殖道疾病诊治分会
关键词:绝经后;卵巢肿物;诊断;治疗;专家共识
Keywords:postmenopausal;ovarian neoplasms;diagnosis;treatment;specialist consensus 中图分类号:R711.75 文献标志码:A
1 背景
大约 7% 的女性在不同年龄段发现卵巢肿物,绝经后 卵巢肿物并非少见。美国女性绝经后 15 年内发生卵巢肿 物的概率为 18%;欧洲的一项大型筛查结果显示,自然绝经 后卵巢肿物的发生率为 21.2%[1]。由于目前缺少大规模的 调查数据,我国绝经后卵巢肿物的发生率尚不清楚,现有 数据表明,发生率在 5%~17%[2]。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常 规体检所发现的绝经后卵巢肿物越来越多。医患由此要 面 临 两 个 问 题 :( 1 ) 是 否 需 要 干 预 和 处 理 。( 2 ) 如 何 鉴 别 和 排除恶性肿瘤可能。为规范绝经后卵巢肿物的精确评估 及合理干预,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妇科肿 瘤学组与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生殖道疾病诊治分会组织本 领域有关专家,通过检索文献,专题讨论后制定本共识,以 供参考。
本共识推荐级别及其代表意义见表 1。
表 1 本共识推荐级别及其代表意义
前的阶段,即出现卵巢功能衰退征兆至最后 1 次月经的阶 段。(4)绝经后期,绝经后 1 年直到生命终止的整个时期。 本共识仅针对绝经后期发现的卵巢肿物。
2 绝经后卵巢肿物的诊断
2.1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推荐及共识:详细询问病史, 注意有无卵巢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以及卵巢癌、乳腺癌或 结直肠癌家族史,过去 1 年内是否出现肠道易激症状。全 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腹部检查以及妇科检查。若家族存有 明确致病性或可能致病的肿瘤易感基因突变,推荐遗传风 险 评 估( 2 A 类 推 荐 )。
解读:绝经后卵巢肿物首诊表现不尽相同,应详细询 问病史,包括既往诊疗病史及家族遗传史和临床症状。卵 巢肿物较小时,多无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或常规查体时偶 然发现;较大的肿物可以表现为腹胀感,当肿物增大充满 盆腹腔时,则表现为压迫症状。少数绝经后卵巢肿物可因 扭转、破裂或出血等急腹症而就诊[3]。如短期内增长迅速 或压迫症状加重,要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
通过一般体检时的妇科检查发现卵巢肿物的敏感度 不高,这与医生的临床经验、检查手法、患者腹壁肥厚程 度、肿物大小、位置等诸多因素有关。卵巢肿物较小时,一 般不易获得阳性体征;大的肿物在妇科检查时,则可扪及 子宫一侧或双侧肿块,病例记录需描述肿物的位置、大小、 质 地 、边 界 、活 动 度 、有 无 触 痛 、直 肠 子 宫 陷 凹 是 否 有 结 节 或包块、是否合并腹水等[2]。恶性肿瘤常见的妇科检查特 征是不规则、固定、结节状肿物,可伴腹水。绝经后女性阴 道穹隆浅平,一般双合诊不易查及小的肿物或后穹隆转移 结节,强调运用三合诊检查。
遗传易感性是卵巢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若家族存 有明确致病性或可能致病的肿瘤易感突变基因患者,需由 具有遗传知识背景的妇产科医师进行遗传风险评估。评 估内容包括完整的家族史、既往史、详细的体格检查以及 易感基因检测,若为遗传性肿瘤的高危患者,推荐转诊至 肿瘤遗传学专科门诊或遗传学专家,进行家族史采集、风 险评估和咨询,指导基因检测、肿瘤筛查以及是否采取降
推荐级别 1 类
2A 类 2B 类
3 类
代表意义 基于高级别临床研究证据,专家意见高度一致
基于低级别临床研究证据,专家意见高度一致;或基 于高级别证据,专家意见基本一致
基于低级别临床研究证据,专家意见基本一致 不论基于何种级别临床证据,专家意见明显分歧
根据 WHO 提出的绝经有关术语,将绝经分为:(1)绝 经前期,包括青春期发育到绝经,即绝经前的整个生育期。
(2)围绝经期,指 40 岁开始出现内分泌、生物学变化即伴随 临床表现及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续到最后 1 次 月经后 12 个月内。(3)绝经过渡期,从月经改变至最终月经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2437)
通讯作者:张师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2, 电子信箱:r370112@126.com;薛凤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 天津市女性生殖健康与优生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52,电子信箱: xuefengxia@tmu.edu.cn
·1022· 风险的干预措施[4-5]。
2.2 临床表现及初步检查 推荐及共识:绝经后卵巢肿物 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出现急腹症时,要考虑卵巢肿物扭 转、破裂或出血可能。首选检查手段包括经阴道超声检查 和血清 CA125 测定。肿瘤体积较大、超出经阴道超声检查 范围时,需联合经腹超声检查(1 类推荐)。
解读:绝经后卵巢肿物可无特殊临床表现,或为偶然 发 现 。 往 往 因 以 下 几 种 情 况 被 发 现 :( 1 ) 因 急 性 下 腹 痛 考 虑 卵 巢 肿 物 扭 转 、 破 裂 或 出 血 。( 2 ) 绝 经 后 因 其 他 妇 科 疾 病,在例行妇科检查或健康查体时发现。(3)因其他内外科 疾病,影像学检查时意外发现。(4)因妇科或其他外科疾病 手术治疗时意外发现[2]。也可表现为绝经后腹胀、食欲下 降、腹痛、尿频尿急等相关症状[2]。
经阴道超声是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超声检查鉴别良 恶性卵巢肿物的准确性与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关,有经 验的超声专家或可将诊断范围缩小至组织学亚型[6]。超声 报告需记录肿物的形态以及超声特征,包括肿瘤的大小、 部位、形态、性质以及大致来源,通过测定血流阻力指数
(RI)和搏动指数(PI)评估恶性肿瘤的风险[6-7]。
2.3 血清学标志物检测 推荐及共识:CA125 可作为绝经 后卵巢肿物的初选血清肿瘤标志物,若与人附睾蛋白 4(hu? 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联合检测,特异度升高;其他 肿瘤标志物如 CA19-9、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CA724、乳酸脱氢酶(LDH)、β-hCG 等可以协助诊断卵巢恶 性肿瘤,但不推荐多种肿瘤标志物串联检测用于最初评估
( 2 A 类 推 荐 )。
解读:CA125 是初步评估绝经后卵巢肿物性质的血清
肿瘤标志物,虽在恶性肿瘤早期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但 可用以分流可疑恶性卵巢肿物,是初步判定卵巢肿物性质 的首选生物学标志物。影响绝经后卵巢肿物患者 CA125 水平的因素包括炎症、肌瘤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6]。
单一 CA125 检测对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和 特异度均较低,推荐与 HE4 联合检测或联合影像学检查[8]。 HE4 诊断卵巢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较 CA125 高,可提高约 10% 的卵巢癌检出率,两者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的特异度、 敏感度均明显升高[6,9-10]。
CA19-9 主要见于黏液性卵巢癌,联合其他标志物可用
于卵巢恶性肿瘤的筛查与鉴别[7]。CEA 和 CA19-9 与
CA125 结合,主要用于鉴别胃肠道或胰腺转移性肿瘤与原
发性卵巢恶性肿瘤[6]。其他肿瘤标志物如 AFP、CA724、
LDH、β-hCG、抑制素 B 等可协助判断卵巢恶性肿瘤的组织
学来源,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表明,多种肿瘤标志物串联
检测评估绝经后卵巢肿物的优势,上述肿瘤标志物单独或
联合 CA125 检测时,并未提高检测的敏感度,因而不推荐 常规进行联合检测[2,8,11-12]。
性激素测定在卵巢肿物的诊断中也有重要价值。卵 巢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主要表现为雄激素分泌异常,当睾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1 年 10 月 第 37 卷 第 10 期
酮 水 平 升 高 ( > 3 . 4 7 n m o l / L ) 时 ,需 考 虑 分 泌 雄 激 素 的 卵 巢 肿瘤[7]。临床表现可疑卵巢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时,性激 素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佐证。部分卵巢颗粒细胞瘤、卵 泡膜细胞瘤表现为雌激素升高。
2.4 影像学检查 推荐及共识:不推荐 CT、MRI 和 PET- CT 作为绝经后卵巢肿物的初始检查手段。当高度可疑卵 巢恶性肿瘤或存在广泛腹腔转移时,推荐 CT、MRI 等影像 学检查。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者,PET-CT 可评估附件区 肿物是否为转移性肿瘤(2A 类推荐)。
解读:CT 评估卵巢肿物内部特征的作用有限,特异度 低,不推荐作为常规的初始检查手段。当临床特征、超声 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提示有恶性肿瘤可能,或超声无法初 步判定肿物性质时,CT 可协助确定腹盆腔是否存在转移。 此外,CT 诊断非妇科来源的附件区肿物的敏感度高,能够 协助排除结直肠、胰腺、胃等原发腹腔肿瘤有无卵巢和
(或)大网膜转移,CT 扫描还可协助可疑原发输卵管-卵巢 癌 的 分 期 ,指 导 初 始 治 疗 方 案 [ 2 ,1 3 ] 。 标 准 化 C T 腹 膜 癌 指 数 (CT-PCI)是评估肿瘤扩散和腹膜受累的手段,但预测值较 低[14]。CT 检测肿瘤累及范围的特异度高,但敏感度较 低[15]。CT 优先用于排除多器官实质远处转移、继发性恶性
肿瘤的诊断[6]。
MRI 诊断卵巢肿物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能协助
确定附件区肿物的来源和性质;增强扫描特异度较高,若 肿物内实性成分有强化或腹水及腹膜有强化,则高度可疑 为恶性肿瘤[16]。单独应用MRI或与CT联合能够相对准确 预测是否存在腹膜转移[17-20]。不推荐 MRI 用于绝经后卵巢 肿物的初始检查[2]。
PET-CT 对绝经后无症状卵巢肿物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不高,鉴别交界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较低,不推 荐用于绝经后女性卵巢肿物的初始检查,也不推荐作为可 疑卵巢癌患者的诊断和初始分期[6,21]。有恶性肿瘤病史 者,PET-CT 可评估附件区肿物是否为转移性肿瘤[22]。
2.5 恶性肿瘤风险的评估
2.5.1 恶性肿瘤风险指数(RMI)和卵巢恶性肿瘤风险模型 (ROMA) 推荐及共识:RMI 评分系统可以协助判断卵巢 恶性肿瘤的风险,绝经后 RMI≥200 者需进一步行腹盆腔 CT 评估。ROMA 风险分层有利于卵巢肿物分层管理(2A 类推
荐)。 解读:单一方法评估绝经后卵巢肿瘤性质的特异度均
不理想,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7]。 RMI 是目前应用最广且最被大家所接受的评分系统[2]。结 合卵巢肿物的 3 项指标,即血清 CA125 水平、绝经状态
(menopausal status,M)和超声形态(ultrasound,U)进行计 算:RMI=U×M×血清 CA125 实测值。异常超声形态包括双 侧病变、多房囊肿、实性成分、转移病灶和腹水征。若超声 检查未发现上述异常,U=0;若为单个异常,U=1;若发现 2 个 及 以 上 的 异 常 表 现 ,U = 3 。 患 者 处 于 绝 经 前 ,M = 1 ;处 于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1 年 10 月 第 37 卷 第 10 期 ·1023· 绝经后,M=3。绝经后 RMI≥200 者需行腹盆腔 CT 进一步评 估[2]。基于 RMI 的卵巢肿物良恶性鉴别流程见图 1。
图 1 基于 RMI 的卵巢肿物良恶性鉴别流程
ROMA 则是将 CA125、HE4 水平以及绝经状态相结合, 用于预测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病风险[23]。ROMA 预测卵巢癌 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可用于绝经后卵巢肿物的风险分层。 如排除交界性卵巢肿瘤和非上皮性恶性肿瘤,RMI 和 RO? MA预测绝经后女性附件肿物特异度相似[24-25]。
2.5.2 国际卵巢肿瘤分析组织(IOTA)、妇科影像报告和数 据 系 统 ( G I - R A D S ) 、卵 巢 附 件 报 告 与 数 据 系 统 ( O - R A D S ) 推荐及共识:(1)超声诊断模型可以鉴别卵巢肿物的性质
( 2 A 类 推 荐 ) 。( 2 ) 超 声 诊 断 模 型 ( I O T A 简 易 标 准 或 A D N E X 模型)优于CA125、HE4水平以及ROMA,在鉴别良恶性肿
瘤方面具有优势(2B 类推荐)。(3)推荐使用 IOTA 简易标准
和 ADNEX 模型,两者优于包括 RMI 在内的其他评分系统 (2A 类推荐)。
解读:IOTA 基于逻辑回归分析,规范了卵巢肿瘤标准 化的超声术语,建立了判断卵巢肿瘤性质的不同预测模 型,通过对卵巢肿瘤的超声特征分析,提高卵巢肿瘤良恶 性的预测能力,达到同质化的诊断目的[6],根据是否存在 5 个良性和 5 个恶性超声特征评估恶性肿瘤风险,适宜于 80% 以上的附件区肿块,在欧美国家已广泛应用于临 床 [ 2 6 ]。 见 表 2 。
模型或评分系统类别 RMI 评分系统
IOTA 简易标准
ADNEX 风险模型
表 2 绝经后卵巢肿物术前诊断的主要模型与评分系统总结[27] 预测变量
CA125、绝经状态、超声形态(双侧病变、多房囊肿、实性成分、转移病灶和腹水) 良性特征:单房肿物,实性成分最大径线<7mm,伴声影,囊壁光滑的多房肿物, 最大径<10cm,无血流信号;恶性特征:不规则实性肿瘤,腹水,乳头状结构
≥4 个,不规则多房实性肿瘤,最大径≥10cm,丰富血流信号 年龄(岁)、病变最大直径(mm)、实性成分最大直径(mm)、肿瘤内是否超过 10 个
囊腔、囊壁乳头数量、肿瘤是否有声影、是否合并腹水
评价 无风险估计,基于临床
风险估计,基于二元超声特征
风险估计,4 种恶性肿瘤亚型的 估计,基于临床和超声,避免 主观预测因素
IOTA 还建立了 ADNEX 模型,将非良性肿瘤划分为交 界性肿瘤、I期和II~IV期原发性癌和继发转移性肿瘤[28]。 预测指标包括年龄、病变最大直径、实性成分最大直径、肿 瘤内是否超过 10 个囊腔、囊壁乳头数量、超声下肿瘤是否 有声影、是否合并腹水等。ADNEX 模型对卵巢肿瘤鉴别价 值高于 RMI[6]。基于 IOTA 简易标准的卵巢肿物良恶性鉴 别流程见图 2。
GI-RADS 系统将恶性肿瘤风险量化为 5 类:GI-RADS 1,确定良性(估计恶性肿瘤概率 0);GI-RADS 2,良性可能 性大(估计恶性肿瘤概率<1%);GI-RADS 3,可能良性(估 计恶性肿瘤概率 1%~4%);GI-RADS 4,可疑恶性(估计恶 性肿瘤概率 5%~20%);GI-RADS 5,恶性可能性大(估计
恶性肿瘤概率>20%)。GI-RADS 系统联合 CA125 检测进 一步提高附件区高风险恶性肿瘤的鉴别水平[29-31]。
O-RADS 系统是对附件区病变描述的标准化术语,是 惟一包含所有风险类别及管理方案的分类系统[32-33]。O- RADS 系统共分 6 类:O-RADS 0,不完整的评估;O-RADS 1, 生 理 性 ;O - R A D S 2 ,几 乎 可 以 肯 定 良 性( < 1 % 的 恶 性 肿 瘤 风险);O-RADS 3,具有低度恶性风险的病变(1%~< 10%);O-RADS 4,具有中等恶性风险的病变(10%~< 50%);O-RADS 5,具有高度恶性风险的病变(≥50%)。回 顾性研究证实,O-RADS 系统与 GI-RADS 系统和 IOTA 简 易标准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相似的可靠性,特异度 无显著降低[34]。
·1024·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1 年 10 月 第 37 卷 第 10 期
3 绝经后卵巢肿物处理
腔镜下全面分期手术[38-39]。术中严格遵循无瘤原则。 3.2.2 子宫是否需要切除 推荐及共识:绝经后卵巢良性 肿物的基本术式是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但临床决策需 高度个体化,若患者有切除子宫的指征及需求,也可行全 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2B 类推荐)。
解读:绝经后卵巢良性肿物若不存在子宫切除的手术 指征,可仅行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但临床决策需高度 个体化[2,39-40]。若有切除子宫需求、患者体能状况能够耐受 附加性手术,也可一并进行全子宫切除术。高龄、存在严 重内科合并症者,手术目的在于去除病灶、改善症状(扭 转、破裂、感染),也可仅行患侧附件切除术。对于有遗传 性肿瘤高危因素的绝经后卵巢良性肿物患者,建议行 BRCA1/BRCA2 基因检测及 Lynch 综合征筛查,有异常者建 议行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同时对附件周围腹膜活 检、腹盆腔全面探查、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和可疑及腹 膜粘连部位活检[2]。
3.2.3 开腹手术 推荐及共识:绝经后卵巢肿物 RMI≥200, CT 检查、临床评估可疑恶性,或腹腔镜术中明确为恶性,推 荐开腹全面分期手术(2A 类推荐)。
解读:经综合评估而不排除卵巢恶性肿瘤(RMI≥200), 患者的体能状态可耐受手术时,推荐行开腹探查术,取腹 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快速病理为恶性肿瘤则行全 面分期手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也可选择腹腔镜探查术, 活检确定肿瘤性质,腹腔镜评分评估手术切除至 R0 的概 率,指导进一步诊治。依据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交界性 肿瘤很难与良性和恶性肿瘤区分,大约 20% 的交界性卵巢 肿瘤超声检查表现为单纯肿物。鉴于冰冻切片在诊断交 界性肿瘤中的局限性,术前、术中应充分沟通,将冰冻病理 作为手术决策需十分谨慎,最终确诊需根据术后常规病理 检查。
3.1 保守观察 推荐及共识:CA125 正常、最大直径<5cm 的无症状单侧单房卵巢肿物,患者具有随访意向和随访条 件时,可以 CA125 及超声联合随访,推荐间隔时间 4~6 个 月。随访期间注意症状、卵巢肿物体积变化和(或)内部回 声改变以及 CA125 水平变化(2A 类推荐)。
解读:意外发现的绝经后卵巢肿物,重点在于鉴别卵 巢肿物的性质。经过综合评估恶性可能性较低者(RMI< 200),特别是不存在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者,可选择随访 观察;最大直径<5cm的单侧单房肿物,不存在实性或乳头 状成分者,恶性肿瘤的风险<1%,半数以上可在3个月内 自行消失,借助血清CA125及超声检查定期随访,推荐随 访间隔为 4~6 个月,并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做出调 整[2,35-36]。当患者存在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多学科评估具 有高风险围术期并发症时,更适于定期随访[2]。
3.2 手术治疗
3.2.1 腹腔镜手术 推荐及共识:无手术禁忌证、体能状 态可耐受手术、RMI<200 的患者可以选择腹腔镜手术,术 者应具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具备初步判定大体标本 良恶性的能力,并严格遵循无瘤原则(2B 类推荐)。
解读:评估后 RMI<200 或最大直径<5cm 的单侧单房 肿物,患者体能状态能够耐受手术,缺乏随访条件或对于 绝经后卵巢肿物存有疑虑,可选择腹腔镜探查术,目的是 去除病灶、排除可疑的卵巢恶性肿瘤,并对粘连及可疑病 灶部位多点活检,为临床-病理分期提供依据[7]。但需充分 沟通手术探查和保守观察的利弊,必要时可转诊至妇科肿 瘤专科医师[2,4]。良性肿物推荐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 对于 BRCA1/BRCA2 基因突变携带者或存在卵巢癌高危因 素者,应进行冰冻病理全面规范的检查。手术者应具有初 步判定大体标本良恶性的能力[37]。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提 示为卵巢恶性肿瘤,则依据术者的技能选择中转开腹或腹
图 2
基于 IOTA 简易标准的卵巢肿物良恶性鉴别流程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1 年 10 月 第 37 卷 第 10 期
声明:本共识旨在为绝经后卵巢肿物的诊断与治疗提 出指导性意见,但并非惟一的实践指南,不排除其他共识、 意见与建议的合理性。专家团队及成员声明,本共识制定 与任何商业团体无利益冲突。
执 笔 作 者( 排 名 不 分 先 后 ):王 稳( 徐 州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滕 州 市 中 心 人 民 医 院 );王 颖 梅( 天 津 医 科 大 学 总 医 院 ); 王 玉 东(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附 属 国 际 和 平 妇 幼 保 健 院 );王 建 六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建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 医 院 );马 晓 欣( 中 国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盛 京 医 院 );向 阳( 中 国 医 学 科 学 院 北 京 协 和 医 院 );程 文 俊( 江 苏 省 人 民 医 院 ); 张 燕( 武 汉 大 学 人 民 医 院 );张 国 楠( 四 川 省 肿 瘤 医 院 ); 张师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薛凤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刘招舰(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
参与讨论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马晓欣(中国医科 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王小元(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王丹波 (辽宁省肿瘤医院);王平(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王玉东
(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王建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 悦( 河 南 省 人 民 医 院 );王 颖 梅( 天 津 医 科 大 学 总 医 院 ); 王稳(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孙力(中国 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开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 医 院 );吕 卫 国( 浙 江 大 学 医 学 院 附 属 妇 产 科 医 院 );许 天 敏
( 吉 林 大 学 第 二 医 院 );刘 木 彪( 广 东 省 人 民 医 院 );刘 军 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向阳(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 医院);任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朱琳(山东大学 第二医院);朱颖军(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孙蓬明
( 福 建 省 妇 幼 保 健 院 );李 卫 平(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总 医 院 ); 李长忠(山东省立医院);李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张玉泉(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杨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 医 院 );张 师 前( 山 东 大 学 齐 鲁 医 院 );张 岩( 北 京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张 英 丽( 浙 江 省 肿 瘤 医 院 );张 国 楠( 四 川 省 肿 瘤 医 院 );汪 洪 波(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同 济 医 学 院 附 属 协 和 医 院 ); 张 瑜( 中 南 大 学 湘 雅 医 院 );张 颐( 中 国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张 燕( 武 汉 大 学 人 民 医 院 );邹 冬 玲( 重 庆 市 肿 瘤 医 院 );陈 刚(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同 济 医 学 院 附 属 同 济 医 院 ); 范 江 涛( 广 西 医 科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陈 亮( 山 东 省 肿 瘤 医院);罗喜平(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陈琼华(厦门大学附属 第 一 医 院 );林 蓓( 中 国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盛 京 医 院 );赵 卫 东
( 安 徽 省 立 医 院 );胡 丽 娜(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第 二 附 属 医 院 ); 胡 元 晶( 天 津 市 中 心 妇 产 科 医 院 );赵 淑 萍( 青 岛 大 学 妇 女 儿 童 医 院 );郝 敏( 山 西 医 科 大 学 第 二 附 属 医 院 );贾 雪 梅 ( 南 京 市 妇 幼 保 健 院 );郭 瑞 霞( 郑 州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 黄 向 华( 河 北 医 科 大 学 第 二 附 属 医 院 );郭 红 燕( 北 京 大 学 第三医院);程文俊(江苏省妇幼保健院);熊光武(重庆医科 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薛凤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1025·
参 考 文 献
[1] Farghaly SA. Current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ovarian cysts[J].Clin Exp Obstet Gynecol,2014,41(6):609-612.
[2] Ovarian Cyst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Green-top Guideline
No. 34)[EB / OL].(2016-07-19)[2021-08-10]. https://www.
rcog.org.uk/en/guidelines-research-services/guidelines/gtg34/. [3] 李会阳,王颖梅,薛凤霞 . 绝经后卵巢囊肿的处理[J]. 中国实
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34(4):458-461.
[4] Daly MB,Pilarski R,Yurgelun MB,et al.NCCN Guidelines In?
sights:Genetic/Familial High-Risk Assessment:Breast,Ovari? an,and Pancreatic,Version 1.2020[J]. J Natl Compr Canc Netw,2020,18(4):380-391.
[5]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女 性生殖道疾病诊治分会,中国优生科学协会肿瘤生殖学分 会 . 遗传性妇科肿瘤高风险人群管理专家共识(2020)[J]. 中 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0,36(9):825-834.
[6] Timmerman D,Planchamp F,Bourne T,et al.ESGO/ISUOG/IO? TA/ESGE Consensus Statement on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ovarian tumors[J].Int J Gynecol Cancer,2021,31(7):961-982.
[7] 张燕,毛林 . 绝经后卵巢包块诊断策略[J]. 中国实用妇科与 产科杂志,2020,36(12):1148-1152.
[8] Myers ER,Bastian LA,Havrilesky LJ,et al.Management of ad? nexal mass[J].Evid Rep Technol Assess(Full Rep),2006,
(130):1-145.
[9] Urban N,Thorpe J,Karlan BY,et al.Interpretation of single and
[10] [11]
[12] [13]
[14] [15]
serial measures of HE4 and CA125 in asymptomatic women at high risk for ovarian cancer[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12,21(11):2087-2094.
Moore RG,McMeekin DS,Brown AK,et al.A novel multiple marker bioassay utilizing HE4 and CA125 for the prediction of ovarian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a pelvic mass[J].Gynecol On? col,2009,112(1):40-46.
Azeez HAA,Labib HA,Sharaf SM,et al.HE4 and mesothelin: novel biomarkers of ovarian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pelvic masses[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0,11(1):111-116. Nolen B,Velikokhatnaya L,Marrangoni A,et al. Serum bio? marker panels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f benign from malignant cases in patients with an adnexal mass[J].Gynecol Oncol, 2010,117(3):440-445.
Solnik MJ,Alexander C.Ovarian incidentaloma[J].Best Pract Res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2,26(1):105-116.
Avesani G,Arshad M,Lu H,et al.Radiological assessment of Peritoneal Cancer Index on preoperative CT in ovarian cancer is related to surgical outcome and survival[J].Radiol Med, 2020,125(8):770-776.
Nasser S,Lazaridis A,Evangelou M,et al. Correlation of pre- operative CT findings with surgical &histological tumor dissemination patterns at cytoreduction for primary advanced and relapsed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A retrospective evalua?
·1026·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1 年 10 月 第 37 卷 第 10 期 ovarian cancer before surgery using the ADNEX model to dif?
ferentiate between benign,borderline,early and advanced stageinvasive,andsecondarymetastatictumours:prospective multicentre diagnostic study[J].BMJ,2014,349:g5920.
[29] Behnamfar F,Adibi A,Khadra H,et al.Diagnostic accuracy of gynecology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in evaluation of adnexal lesions[J].J Res Med Sci,2019,24:57.
[30] Migda M,Bartosz M,Migda MS,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the gynecology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GI-RADS) with the ovarian malignancy marker CA-125 in preoperative adnexal tumor assessmen[t J].J Ovarian Res,2018,11(1):92.
[31] Basha MAA,Refaat R,Ibrahim SA,et al.Gynecology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GI-RADS):diagnostic perfor? mance and inter-reviewer agreement[J].Eur Radiol,2019,29
(11):5981-5990.
[32] Andreotti RF,Timmerman D,Benacerraf BR,et al. Ovarian-
Adnexal Reporting Lexicon for Ultrasound:A White Paper of the ACR Ovarian-Adnexal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Com? mittee[J].J Am Coll Radiol,2018,15(10):1415-1429.
[33] Andreotti RF,Timmerman D,Strachowski LM,et al.O-RADS USRiskStratificationandManagementSystem:AConsensus Guideline from the ACR Ovarian-Adnexal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Committee[J].Radiology,2020,294(1):168-185.
[34] Basha MAA,Metwally MI,Gamil SA,et al.Comparison of O- RADS,GI-RADS,and IOTA simple rules regarding malignan? cy rate,validity,and reliability for diagnosis of adnexal mass? es[J].Eur Radiol,2021,31(2):674-684.
[35] Greenlee RT,Kessel B,Williams CR,et al.Prevalence,inci? dence,and natural history of simple ovarian cysts among wom? en aged >55 years old in a large cancer screening trial[J]. Am J Obstet Gynecol,2010,202(4):373.
[36] Baheti AD,Lewis CE,Hippe DS,et al.Adnexal lesions detected on CT in postmenopausal females with non-ovarian malignan? cy:do simple cysts need follow-up?[J].Abdom Radiol(NY), 2019,44(2):661-668.
[37] van de Vrie R,Rutten MJ,Asseler JD,et al.Laparoscopy for di? agnosing resectability of disease in women with advanced ovari? an cancer[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9,3(3): CD009786.
[38] National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Cancer(UK). Ovarian Can? cer:The Recognition and Initial Management of Ovarian Can? cer[M].Cardif(f UK):National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Cancer
(UK),2011:PMID:22479719.
[39] Kehila M,Kebaili S,Hidar S,et al.Ovarian tumors in postmeno?
pausal women:report of 100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
ture[J].Pan Afr Med J,2014,19:235.
[40] 王稳,崔秀娟,张师前 . 绝经后卵巢良性肿瘤诊治的相关问
题[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9,20(6):564-566. (2021-08-12 收稿)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tion[J].Gynecol Oncol,2016,143(2):264-269.
Anthoulakis C,Nikoloudis N. Pelvic MRI as the "gold stan? dard" in the subsequent evaluation of ultrasound-indetermi? nate adnexal lesions:a systematic review[J].Gynecol Oncol, 2014,132(3):661-668.
Dohan A,Hoeffel C,Soyer P,et al.Evaluation of the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ndex with CT and MRI[J].Br J Surg,2017,104
(9):1244-1249.
Low RN,Barone RM,Lucero J.Comparison of MRI and CT for predicting the 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preoperatively in patients being considered for cytoreductive surgical proce? dures[J].Ann Surg Oncol,2015,22(5):1708-1715.
Torkzad MR,Casta N,Bergman A,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MRI and CT in prediction of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ndex (PCI)in patients undergoing cytoreductive surgery in relation to the experience of the radiologis[t J].J Surg Oncol,2015,111
(6):746-751.
Gadelhak B,Tawfik AM,Saleh GA,et al. Extended abdomino?
pelvic MRI versus CT at the time of adnexal mass characteriza? tion for assessing radiologic 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pri? or to cytoreductive surgery[J]. Abdom Radiol(NY),2019,44
(6):2254-2261.
Fenchel S,Grab D,Nuessle K,et al. Asymptomatic adnexal masses:correlation of FDG PET and histopathologic find? ings[J].Radiology,2002,223(3):780-788.
Wahl RL,Javadi MS,Eslamy H,et al.The Roles of Fluorodeox? yglucose-PET/Computed Tomography in Ovarian Cancer:Diag? nosis,Assessing Response,and Detecting Recurrence[J]. PET Clin,2010,5(4):447-461.
Moore RG,Brown AK,Miller MC,et al. The use of multiple novel tumor biomarkers for the detection of ovarian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a pelvic mass[J].Gynecol Oncol,2008,108
(2):402-408.
Westwood M,Ramaekers B,Lang S,et al.Risk scores to guide referral decisions for people with suspected ovarian cancer in secondary car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J].Health Technol Assess,2018,22(44):1-264. Chacón E,Dasí J,Caballero C,et al.Risk of Ovarian Malignan? cy Algorithm versus Risk Malignancy Index-I for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Adnexal Mass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 ta-Analysis[J].Gynecol Obstet Invest,2019,84(6):591-598. Timmerman D.The use of mathematical models to evaluate pel? vic masses:can they beat an expert operator?[J].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2004,18(1):91-104.
Calster BV,Valentin L,Froyman W,et al.Validation of models to diagnose ovarian cancer in patients managed surgically or conservatively:multicentre cohort study[J].BMJ,2020,370: m2614.
Calster BV,Hoorde KV,Valentin L,et al.Evaluating the risk of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