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发表者:吴桂珠 人已读
在肿瘤性疾病的治疗中,有两种情况容易导致不规范的治疗,一是治疗效果较好的肿瘤,二是治疗效果不好的肿瘤。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即属于后者。据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卵巢恶性肿瘤约52,100例,死亡约22,500例,其中90%是卵巢癌。过去10年间,我国卵巢癌发病率增长30%,死亡率增加18%。在当今妇科恶性肿瘤中,卵巢癌的死亡率居其首位,其治疗仍然是最为棘手的难题,盖因(1)缺乏早期诊断的方法,致使7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是晚期;(2)由于肿瘤固有的生物学行为特征,晚期卵巢癌的复发率高;(3)治疗的不规范化致肿瘤早期复发;(4)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同样缺乏有效的方法。近年来,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应用于卵巢癌的维持治疗,使其PFS可望达到49.9个月,使这一顽疾成为一种慢性疾病,并有望临床治愈。因此,要提高与改善晚期卵巢癌的生存率,尤其应该重视与规范其治疗,并进行全程管理。总结如下:
手术是基石
化疗是关键
PARPi是希望
MDT是护航
全程管理是保障!
“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相信卵巢癌这一顽疾的治疗效果,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大有改观。
1. 手术是治疗的重要基石
手术是卵巢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留病变的大小与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尽可能缩小或消灭瘤灶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尤其是提高远期生存率是有益的。Bristow等分析了MEDLINE数据库收录1989~1998年53项关于肿瘤细胞减灭术对晚期卵巢癌预后的相关研究,发现手术治疗对各期卵巢癌生存均有重要意义,首次手术能否彻底地将盆腹腔内的肿瘤切除,为化疗成功提供机会,是影响预后好坏的关键。只有在残留病灶≤1cm、最好达到无肉眼残留病变(R0)时,化疗才能有缓解甚至根治的效果。已证明R0是晚期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结论在EORTC-NCIC对新辅助化疗(NACT)+间歇性肿瘤减灭术(IDS)的研究中同样得到证实。基于这些发现,已达成共识: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应不再单指手术残留病变<1cm或<0.5cm,而是指没有肉眼残留病变。
治疗卵巢癌的主要术式有全面的分期手术和肿瘤细胞减灭术,全面分期手术主要针对的是早期(尤其是Ia期)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是对晚期患者实施,满意状态是达到R0。二者切除的基础范围几乎一致,即要求切除全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阑尾、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盆腔淋巴结,以及可以切除的转移部位的器官(如脾脏、部分肠道等)。早期患者除了原发卵巢病变外,上述范围一般肉眼是没有病变的,之所以切除是为了排除隐匿转移病变准确分期,而晚期患者肉眼可见病变,分期不难,切除病变是为了减瘤,为术后化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