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部湿疹检查、预防与治疗
一、手部湿疹(hand eczema)是一类发生于手部的 炎症性皮肤病,囊括了手部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 等原发皮损及糜烂、渗出、鳞屑、结痂、苔藓样变、角 化过度、皲裂等继发皮损,伴有或无瘙痒等症状的 手部湿疹皮炎样改变,国际上有称其为手部皮炎(handdermatitis)。皮损组织病理可表现为表皮角 化过度、角化不全、海绵水肿、棘层肥厚,真皮浅层 血管周淋巴细胞浸润。因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复杂、病程迁延、治疗困难等特点,且手部与外界环境接触频繁,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心理状态造成严重影响。
二、手部湿疹病因复杂,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 外源性因素多为接触因素和机械损伤,包括:①接触性变应原,如金属制品(镍、铬、钴)、天然橡胶、芳 香剂、食物蛋白(生肉、动物内脏、谷物)等;②接触 性刺激物,如酸、碱、有机溶剂或其他化学制品等强 刺激物,或水、肥皂、洗涤剂、机油、印刷品等弱刺激物;③机械损伤,如外伤、搔抓、长期摩擦等。内源性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特应性体质、精神状态、激素水平、机体免疫状态、微量元素变化等。超过半数的患者由职业接触导致,见于长期接触机械 润滑油、有机溶剂的工人,频繁洗手、接触消毒剂的 医务人员,长期接触洗涤剂、长期湿水的家庭主妇, 接触洗发水和染发剂的理发师以及接触水泥等材 料的建筑工人等。特应性体质在内源病因中占 主导地位,有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病史者患手部湿疹的风险显著高于无AD病史的人群。
手部湿疹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不同亚型的发病机制存在差异。一般认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由Ⅳ型超敏反应引起,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则由外 源刺激物诱发的细胞毒作用导致。聚丝蛋白基 因突变、角质层脂质及神经酰胺含量下降、经表皮 失水率增多以及皮肤菌群定植率升高可能与特应 性手部湿疹的发病相关。皮肤暴露于刺激物 和变应原后激活体内炎症反应,启动固有免疫细胞 并活化T 细胞,释放多种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导 致组织细胞损伤并加剧皮肤屏障破坏;而屏障功能下降后又使得外界物质及病原微生物更易进入皮肤,加重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形成恶性循环。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是手部湿疹反复发作的中心环节,这使得病情迁延不愈。
三、辅助检查
1. 斑贴试验:为明确潜在的致敏因素,建议对所有手部湿疹患者做斑贴试验,尤其建议对职业相 关性皮炎以及顽固性、难治性、慢性患者进行检查。除常用的基础斑贴筛查项目,必要时还需对 患者日常接触的护肤品、外用药和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以及手套等进行针对性斑贴试验检查。斑 贴试验结果应在第2-3天及第5-7天进行评估,如果只评估1次,会丢失将近 20%的阳性结果。对斑贴试验结果应根据患者实际暴露接 触史做相关性分析,相关或可疑相关的斑贴试验阳 性结果可作为ACD 的诊断依据。斑贴试验阴性不 能作为排除特定变应原的标准。
2. 点刺试验:主要用于诊断CU/PCD,即在疑有 Ⅰ 型超敏反应时使用点刺试验明确病因。为明确 特应性体质是否为发病因素,可对吸入变应原也进 行点刺试验。对于经常使用乳胶手套的患者,可单 独针对乳胶变应原进行点刺试验或放射过敏原吸
附试验。进行点刺试验前应准备肾上腺素注射液 以防个别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3. 特异性 IgE 测定:血清特异性 IgE 测定主要 用于明确特应性体质,同时对 CU/PCD 有一定诊断 意义。
4. 感染相关检查:疑诊为手部湿疹的患者均建 议进行真菌涂片或真菌培养检查以排除原发或继 发真菌感染可能。细菌革兰染色涂片检查可排除 细菌感染相关性疾病,皮肤刮片镜检用于排除疥 疮,免疫荧光染色、病毒培养或PCR可用于排除单 纯疱疹病毒感染[4?5]。
5. 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可为鉴别银屑病、毛发 红糠疹、扁平苔藓等疾病提供参考,但不能用于确 诊病因,也不能区别ACD 和ICD[5,17,19,21?22]。
6. 皮肤镜检查:可用于鉴别其他手部有特殊表 现的皮肤病,如银屑病、扁平苔藓、多形红斑、环状 肉芽肿等。对于部分因特殊原因不能接受皮肤组 织病理检查的患者,皮肤镜检查对诊断有一定提示 意义。
四、手部湿疹的防治应结合病因、病程、严重程度、 皮损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制定个体化方案,积 极寻找病因、明确诊断、控制并发症、尽快改善症状 并延缓和减轻复发。
手部湿疹常常反复发作并难以治愈,对患者的 身心影响较大,因此健康教育及完善的预防措施尤 为重要。预防的重点是手部皮肤保护,避免接触刺 激物/变应原,加强润肤保湿。皮肤屏障受损是手 部湿疹反复发作的中心环节,加强润肤可有效促进 屏障功能恢复,是手部湿疹的基础治疗。
1. 合理使用手套:对于工作中频繁接触变应原、刺激物以及长期湿手作业的人群,应在工作时 佩戴防护性手套,手套应完好无损,保持内部清洁 干燥。手套的材料和使用方式十分重要,长时间使 用密闭性橡胶手套引起皮肤发热和出汗可导致刺激性接触性手部湿疹的发生,而橡胶添加剂与乳胶也是引发变态反应性接触性湿疹和接触性荨麻疹的常见变应原。因此应尽量缩短戴密闭性手 套工作的时间,若 > 10min,应在内层加戴棉布质 手套以减轻出汗对皮肤的损伤。除职业性防护外,日常做家务时也需注意使用防护手套,并在冬季使 用保温手套。在使用手套的基础上加用润肤剂可 达到最佳防护效果。
2. 润肤保湿、适度清洁:合理使用润肤剂可改善角质层水合状态,维持皮肤脂质平衡,对于健康 人群可降低手部湿疹发病风险,对于患者则有助于 减轻瘙痒、红肿等皮肤症状,同时促进屏障功能恢复。建议每天工作结束后以及睡前多次使用润肤剂。但潮湿环境下或湿手工作时使用润肤剂可 能会增加变应原和刺激物的渗透,从而引发疾病或 加重症状。应选择不含芳香剂或防腐剂等的 润肤剂,富含脂类的皮肤屏障修复乳可能更有利于 皮肤屏障的修复。建议在白天使用含亲水性基质 的润肤剂,在睡前选择富含脂质的无芳香型润肤 剂。使用时均匀涂满整个双手,包括指尖、指缝和 手背。洗手最好避免使用肥皂等清洁剂,可用温 水冲洗双手后彻底擦干,并及时润肤。含甘油的乙 醇类消毒剂比肥皂和水对皮肤的刺激性小,因此在没有明显污渍时,可选择此类消毒剂代替肥皂洗手。湿手工作时不要戴戒指等饰物,以避免水渍 在局部残留,损伤皮肤。
3. 健康教育:应教育患者积极寻找任何可能的病因和加重因素并尽量去除。高风险人群(美发师、建筑工人、厨师、家庭主妇、医务人员等)需在工 作中合理使用手套及润肤剂、改善工作环境或替换 致病性材料以尽量避免接触刺激物/变应原,必要 时可更换工作。出现皮肤症状后应及时治疗,以避 免发展为慢性。需向患者强调坚持长期润肤的重要性,以减少疾病复发。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