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打呼噜,睡眠监测方式怎么选?
家长们对宝宝打呼噜问题越来越关注,门诊就诊也是络绎不绝,确实这是一个需要早发现、早干预,避免出现慢性多脏器如脑、心血管和内分泌长期损害的重要问题。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是造成儿童打呼噜的主要“罪魁祸首”。家长能够观察到的最常见症状包括打鼾、呼吸声音重、张口呼吸、颈部过度后伸,口吐泡沫、甚至是憋气等等,这些也是促使家长们就诊的主要原因。
出现上述症状代表宝宝存在睡眠呼吸障碍,“睡眠呼吸障碍”只是个大帽子,是一类疾病的统称,根据具体严重程度需要进一步区分为不同的疾病诊断,细分具体疾病诊断对于指导治疗至关重要,其中严重程度最高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1. 严重程度需要怎么判断呢?
临床症状和上气道体检结果虽然有部分提示作用,但是不够标准与精确,缺乏具体的量化数据和科学性。现已有很多文献指出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有限,并不是完全成正比的,主要原因是夜间睡眠时的呼吸问题蕴含着非常复杂的机制,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只是其中原因之一。我们在判断严重度的时候需要借助更客观、更量化和更全面的监测设备,对宝宝夜间睡眠呼吸问题进行准确的评价。
2. 睡眠监测设备有哪些可以选择呢?
谈及宝宝夜间睡眠监测,就不得不提到相关监测设备。现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睡眠监测的设备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标准多导睡眠监测、便携式睡眠监测和近年在探索的便携式血氧饱和度监测。
标准多导睡眠监测需要包括脑电图(EEG)、眼电图(EOG)、下颌颏肌电图(EMG)、心电图(EKG),口鼻呼吸气流和胸腹呼吸运动,血氧饱和度,体位,鼾声等。

标准多导睡眠监测
便携式睡眠监测需要至少能够记录鼻气流、胸腹呼吸运动和血氧饱和度。

便携式睡眠监测
便携式血氧饱和度监测只能监测并记录血氧饱和度和心率。

便携式血氧饱和度监测
3. 睡眠监测设备应该怎么选择呢?
其实分辨的时候还是比较简单的,肯定是连接的导联越多,获取的数据信息越丰富,相应的准确性就越高。
标准多导睡眠监测设备适用于所有考虑存在睡眠呼吸问题的儿童,也是美国睡眠医学会推荐应用于儿童的监测方式。相对应的缺点是监测前连接导联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造成2岁左右的儿童配合度较差;监测过程需要在医院内完成,需配置专业的场地和技术人员;监测获取的数据信息较多,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出具报告耗时较长,通常需要2个工作日;通常只有配备专业人员的专科医院可以开展,基层医院开展困难;监测费用较高。
便携式睡眠监测设备由于缺乏脑电图和肌电图等信号的记录,无法对夜间睡眠进行分期,获得的呼吸事件数据无法确定是否存在于睡眠期。我们对于呼吸事件的判断不仅是夜间血氧饱和度的降低,如果引起脑电觉醒也需要判读为呼吸事件,但是便携式睡眠监测设备缺乏脑电图信息,造成这部分事件无法判读,导致最终结果出现偏差。便携式睡眠监测设备仅适用于临床医生判断可能为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例。
便携式血氧饱和度监测能够获取的数据就更少了,可以分析的数据只有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因此通常需要连续监测1周左右以弥补准确度的不足。监测结果仅能反应夜间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次数和程度,无法识别仅造成脑电觉醒的呼吸事件,也无法对呼吸事件进行阻塞性或者中枢性的区分。同时由于监测指标过少,对于监测过程中的伪迹无法识别,氧饱和度监测部位易于间歇脱落,可能出现假阳性的结果即比实际结果更严重。便携式血氧饱和度监测也是适用于临床医生判断为中重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例或者经过标准多导睡眠监测确诊后需要家庭随访观察的儿童。
TIPS
1. 标准多导睡眠监测适用于所有临床医生认为需要进行睡眠监测的儿童;
2. 便携式设备仅适用于临床判断为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儿童;
3. 便携式设备不适用于存在基础疾病如肥胖、神经肌肉疾病、颅面部发育异常、慢性肺部疾病、基因和染色体异常等的睡眠呼吸障碍的儿童;
4. 便携式设备不适用于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儿童或者症状轻微儿童的筛查;
5.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现已开展标准多导睡眠监测,家长可以进行电话预约,预约电话021-38087821(工作日8:30-16:00,刘护士)。
本文是张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