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别“助听器选择困难”
听力障碍患者通过佩戴助听器能够弥补自身听力下降造成的“听不见”、“听不清”、“方向感下降”等问题。自1980年代数字助听器问世以来,助听器发展已跨入第六个时代,并逐渐从数字助听器迈向智能化助听器时代。如此琳琅满目的助听器不仅患者选择困难,部分专业医生也不知如何下手。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助听器有以下几类,盒式助听器、眼镜式助听器、耳背式助听器、定制式助听器、骨导助听器等。
(1)盒式助听器
盒式助听器出现较早,外观如同一个小型收音机,佩戴在身前,通过传输线将声信号输出至耳机。由于采用普通晶体管元件,所以该类助听器价格低,且便于手指不灵活的人操作。然而盒式助听器的热噪声较高,一定程度增加了助听器的本底噪声。此外,这类助听器与衣物摩擦易产生干扰噪声,影响使用效果。
(2)耳背式助听器
耳背式助听器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外型像一个弯曲成半圆形的塑料耳机挂在耳后,颜色和形状因品牌不同而有区别。该类助听器将放大后的声音通过一根塑胶管传入耳道内的耳模。它的优点是输出功率广泛,适应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的患者,并且可置换的耳模适合所有人群的耳道。此外耳背式助听器还内置各种声音处理电路及程序,如自动增益控制等,能有效提升听声感受。
(4)定制式助听器
定制式助听器分为耳甲腔式(ITE)、耳道式(ITC)和深耳道式(CIC)助听器。定制式耳内助听器外形更加精巧、隐蔽,可依据每个客户的耳甲腔或耳道形状专门定做,使用时放在耳甲腔或耳道内,不需要任何电线或软管,十分隐蔽。但耳内式助听器的输出功率有限,一般仅适用于轻度、中度、中重度聋的患者使用。由于麦克风靠近授话器,使用不当可能较耳背式助听器更易出现啸叫,且部分人群会觉得佩戴后耳闷,或因耳屎、耳道油脂分泌原因导致助听器故障。
(5)骨导助听器
骨导助听器是依靠人体颅骨传导声音的原理而制成的助听器。部分先天性外耳发育不全(如外耳道闭锁,耳畸形)的患者以及某些因患外耳、中耳疾病(如化脓性中耳炎)而不适于佩戴气导助听器的患者,可考虑选配骨导助听器。
当前,所有的助听器验配点都能够提供试配服务,患者可携带自己的听力检查结果前往亲身体验助听器效果。助听器验配师也会根据患者需求进行编程校准以期达到最佳助听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往往助听器验配后有一个适应过程,有经验的验配师会通过编程调机、言语训练等方式使得佩戴者尽快适应助听器。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