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出血科普
鼻出血是生活中常见症状。大部分的鼻出血轻微,能够自行停止,或通过正确的处置后出血停止。有少数的出血患者可能需要前往医院由专业耳鼻喉科医生处理止血。
鼻出血原因分为鼻部和全身两类。挖鼻、撞击、剧烈喷嚏、经鼻有创操作等外伤性因素最为常见。鼻部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腔鼻窦肿瘤等局部的炎症、感染也可能引发鼻出血。此外,全身疾病(如凝血障碍、高血压、血管疾病)、中毒、女性月经期、营养障碍、内分泌失调、风湿热等都可能是鼻出血的病因。
发生了鼻出血该如何处理呢?首先应当避免情绪激动、紧张,避免用力咳嗽、喷嚏,取坐位身体前倾,或者半卧偏头位。其次,如出血量少,可用手指紧紧捏住双侧鼻翼,保持持续捏紧状态10-15分钟不放开,同时可冷敷前额或者后颈。如果出血量多,捏压后无明显改善,则需前往医院就诊。出血时应当尽量减少血液流入咽部,避免咽下引发呕吐,加重出血。前往医院后,耳鼻喉科医师一般采用鼻腔填塞、鼻内窥镜下灼烧、止血药物等方式处理鼻腔出血。反复鼻出血或涕中带血的患者,需要行完善血常规、凝血、鼻内窥镜及鼻部CT等检查排查出血原因。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鼻腔出血呢?保持室内环境一定湿度,减少过度冷热刺激。出门如遇雾霾天或者室内外温差过大时可佩戴口罩。对于患有鼻腔鼻窦疾病的朋友应当积极治疗,减少鼻部刺激,注意鼻腔卫生,勿挖鼻,避免鼻部外伤。对于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应当注意监测血压,避免情绪激动。如气候干燥,可适当用鱼肝油、薄荷脑滴鼻液滋润鼻腔。生活中还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辛辣食物及烟酒刺激,适当运动、饮用温水,保持大便通畅。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