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力一大就消化不良?这很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的表现
人的胃肠道是非常脆弱的,特别是当精神压力过于大、处于应激状态、饮食不佳的时候,很多患者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多方面的症状表现,也会出现大便性状的改变。大多数人误以为这是因生活不规律引起的消化不良,其实不然,也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症状。很多人并不了解这种疾病,也不清楚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表现,而误将其认为是单纯的消化不良。那么,本篇文章就带你全面地了解一下肠易激综合征及消化不良的区别。
一、肠易激综合征及其诊断标准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并每于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是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为功能性肠病的一类。患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岁,女性多于男性,有家族聚集倾向,常与其他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存伴发。根据大便性状的不同,可将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种临床类型,我国以腹泻为主型多见。《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中的IBS诊断标准如下:反复发作腹痛、腹胀、腹部不适,具备以下任意2项或2项以上表现:(1)与排便相关;(2)伴有排便频率改变;(3)伴有粪便性状或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二、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与消化不良有何区别?1、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症状:(1)腹痛或腹部不适:是IBS的主要症状,伴有大便次数或形状的异常,腹痛多于排便后缓解,部分病人易在进食后出现,腹痛可发生于腹部任何部位,局限性或弥漫性,疼痛性质多样。腹痛不会进行性加重,夜间睡眠后极少有痛醒者。(2)腹泻:①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粪量少,呈糊状,含大量黏液;②禁食72小时后症状消失;③夜间不出现,有别于器质性疾患;④部分患者可因进食诱发;⑤患者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3)便秘:排便困难,大便干结,量少,可带较多黏液,便秘可间断或与腹泻相交替,常伴排便不尽感。(4)腹胀:白天较重,尤其在午后,夜间睡眠后减轻。2、消化不良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区别消化不良与肠易激综合征都是功能性的疾病。它们的区别在于,消化不良的表现主要在于上消化道,表现为上腹部的饱胀不适、疼痛、腹部的烧灼感等,恶心、呕吐症状。肠易激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腹痛多见于下腹部和左下腹,伴有大便性状、频率的改变,排气、排便后症状可改善,起病缓慢,间歇性发作,病程长但全身健康状况不受影响。而消化不良的腹痛症状与排便没有关系,其腹痛不会在排便后缓解。
三、肠易激综合征和消化不良的治疗虽然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病,并不危及生命,但是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患者工作、学习、生活等,还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主要还是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治疗原则是建立在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主要症状类型进行治疗以及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注意治疗措施的个体化和综合化运用。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心理行为疗法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选择性胃肠道钙通道抑制剂(解痉剂)能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抑制餐后结肠运动反应,对IBS患者腹痛治疗效果较好,对腹泻和便秘亦有一定疗效。它是改善肠易激综合征腹痛症状的一线用药,常见的解痉剂有枸橼酸阿尔维林、匹维溴铵等。
我国IBS患者的特点是腹胀发病率较高,而传统解痉剂虽然可以缓解腹痛,但缓解腹胀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所以,我国近年来也引入了一个新型解痉复合制剂——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软胶囊,在解痉剂枸橼酸阿尔维林的基础上添加了西甲硅油这种消泡剂,能够有效缓解腹胀,使得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软胶囊在有效缓解腹痛的同时,增加了缓解腹胀的功效。并且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软胶囊缓解腹胀腹痛等症状持续的时间也相对较长。除此之外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软胶囊还可以针对不同分型病例进行联合用药,比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服用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软胶囊以外,还可以服用一些止泻药;对于便秘型患者也可以酌情使用通便药。对于并存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还可根据症状给予抑酸药、促胃动力药、消化酶(如米曲菌胰酶片)进行治疗。
无论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还是伴随消化不良的患者,饮食方面都需要注意:避免过度饮食,一日三餐应该做到定时定量,规律有节制的饮食方式有助于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平衡。避免诱发因素,饮食选用易消化、低脂饮。避免食用刺激性饮食,特别是诱发加重症状的食物。对便秘、腹胀者,可适当多吃些富含纤维素,但不易产气的饮食,避免过食及减少零食。以腹泻为主的患者,应少吃含粗纤维的食品。正确认识肠易激综合征的疾病特征,放松心情,调整工作压力,积极进行身体锻炼,保证良好的睡眠等,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都非常重要。
本文是夏志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