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夏志伟 三甲
夏志伟 主任医师
北医三院 消化科

记住这4点,让你全面了解功能性胃肠病!

908人已读

功能性胃肠病是国内外都常见的胃肠疾病之一,有研究显示,全球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大于40%,女性比男性更为普遍。功能性胃肠病发生的原因,与年轻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尤其是现在很多上班族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等因素,更容易患功能性胃肠病。

一、什么是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是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该类病常被称为“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动力紊乱”等,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系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也就是脑肠互动异常),主要体现在胃肠的运动与感觉机能异常,无明显组织结构病理改变,也不是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

二、功能性胃肠病都有哪些?

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以消化不良为主的功能性的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是其中最常见的两种功能性疾病。

1.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的以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伴有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缺乏血液及肠镜检查能解释以上症状的器质性病变,如胃肠溃疡、炎症性肠病、憩室炎、胃肠道感染及肿瘤等。通俗来说,就是时常出现不规律的腹痛(或腹胀)以及与腹痛相关的腹泻或便秘,但又没有器质性改变。它虽然不会影响人们的寿命,但会加重其身心负担,降低生活质量。

2.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没有明显器质性疾病导致的症状,以胃十二指肠疾病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功能性的疾病。它的症状包括上腹部隐痛、腹胀、烧心、嗳气等各种不适的症状,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考虑与患者的胃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精神心理因素等感有关。

三、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方法都有哪些?

通常是排除了胃肠道器质性疾病后才能诊断胃肠道功能性疾病,要确诊功能性胃肠病,患者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的内容包括血尿便常规、生化常规、血沉、内分泌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测等。影像学检查的内容包括胃肠镜、B超、钡剂造影、核磁扫描等。这些检查不一定都要做,可根据症状特征逐步进行。如胃镜、肠镜等消化内镜检查等,有必要的情况下再选择相应的项目。

四、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1. 药物治疗

1)腹痛的治疗

对于功能性胃肠病相关的腹痛,多主张应用解痉剂进行治疗,可调整胃肠动力,减轻腹痛症状。一些复方制剂如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软胶囊,含有消泡剂西甲硅油。不仅可缓解胃肠痉挛,减轻疼痛;西甲硅油还能够改善患者腹胀、嗳气等症,因此这类复方制剂对于腹痛、腹胀皆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消化不良的治疗

对于恶心饱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可以加用消化酶类促进胃肠对食物消化能力,比如米曲菌胰酶等。通过消化酶促进食物消化,还可以抑制肠道菌群过度繁殖从而减轻胃胀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3)腹泻的治疗

我国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腹泻比较多见,腹泻患者的肠道菌群往往存在失调现象。对于腹泻的治疗可以采用益生菌治疗,比如真菌类的布拉氏酵母菌散以及其他多种类型的益生菌,对于调节肠道菌群有显著作用,益生菌不被人体所吸收,在进入肠道内发生调节作用后,便会自然排出。适合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选用的。

2.饮食治疗

1)规律饮食:每顿饭都要适度,每顿饭都要定期,到了规定的时间,不管饿不饿,都要主动进食,避免过饿或过饱。

2)合理搭配:根据不同胃肠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食物配餐,食物种类可以多样化,并合理搭配,这样才能全面补充营养,以维持机体需求,并促进疾病康复,比如说便秘型的人群,在饮食上可以吃一些高纤维素的食物,高纤维素饮食能促进排便更顺畅。

3)温度合适:饮食温度应为“不烫不凉”,过热、过冷的饮食,在进入胃后可刺激胃黏膜,对胃黏膜不利。

4)饮食禁忌:避免诱发加重症状的食物。少吃油炸食品、少吃腌制食品、少吃生冷刺激性食物,冷食和刺激性食物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比如生姜、大蒜、花椒、辣椒、芥末、胡椒、烟酒等。



夏志伟
夏志伟 主任医师
北医三院 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