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房纬 三甲
房纬 主任医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颈腰损伤科

骶尾部痛与懒散坐姿

4461人已读

【引言】

骶尾部痛是脊柱科的常见症状,常表现为尾骨尖部持续性钝痛、隐痛或烧灼痛,有时向臀部及腰骶部扩散,但疼痛多在尾骨,尾骨旁肌肉和肛门部位。在坐下或由坐位起身时疼痛明显(图1)。其原因较为复杂,可由骶尾部损伤、感染、肿瘤、骶尾部发育畸形等原因引发。但很多骶尾部痛并无上述原因。有些患者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多方治疗效果欠佳,影响患者的精神、情绪及工作。

本文要介绍的是,由懒散坐姿引发骨盆后倾、髂骨后旋,从而产生的骶尾部痛。在排除上述外伤、感染、肿瘤等因素之后,患者有明确的不良坐姿史,可考虑此种骶尾部痛。

图片6.png

图1 骶尾部痛常见部位 (本图引自3dbody)

【盆底稳定结构】

尾骨及两侧坐骨结节构成盆底的骨性支点,坐骨与骶尾骨之间靠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尾骨肌连结共同构成盆底稳定结构(图2)。

图片1.png

图2 盆底稳定结构(本图部分引自3dbody)

【病理分析】

人体在正常坐姿时,双侧坐骨结节着力,尾骨基本不受力,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尾骨肌张力较小(图3(图中黄色箭头显示坐骨结节单一受力))。

图片2.png

图3 正常坐姿时盆底结构受力分析(本图部分引自3dbody及脊柱康复医学)

懒散坐姿时,骨盆后倾,双侧坐骨结节和尾骨同时着力,重力作用下,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尾骨肌张力增大(图4(图中黄色箭头显示坐骨结节、骶尾骨同时受力))。

图片3.png

图4 懒散坐姿时盆底结构受力分析(本图部分引自3dbody及脊柱康复医学)

骨盆后倾还会产生髂骨后旋,坐骨与骶尾骨间距增加,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尾骨肌张力进一步增加,长时间作用下,会形成韧带、肌腱附着点损伤和炎症,从而形成骶尾部痛(图5(图中红色单箭头显示髂骨后旋;黄色箭头显示骶骨相对前旋;红色双箭头显示坐骨与骶尾骨间距))。

图片4.png

图5 髂骨后旋时盆底结构特点(本图部分引自3dbody)

【自我矫正方法】

1.纠正懒散坐姿:①从懒散坐姿开始,弓起腰部,前伸下颌;②过度矫正,用力前挺腰部,收回下颌;③颈、腰部放松10%,即可获得较好的颈腰部中立位(图6)。

图片7.png

图6 纠正懒散坐姿

2.纠正髂骨后旋(髂腰肌拉伸法,图7)

3.疼痛局部可配合外用消炎药物和中药热敷。

12.髂腰肌拉伸000017-000020.gif

图7 髂腰肌拉伸法纠正髂骨后旋

【注意事项】

自我调整效果欠佳的患者需往医院专科及时就医,可行整脊、针刀、理疗等综合治疗。

房纬
房纬 主任医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颈腰损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