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大佳 三甲
王大佳 主任医师
盛京医院 新生儿外科

骶尾部畸胎瘤

1992人已读

发病率

骶尾部是畸胎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骶尾部畸胎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新生儿和婴幼儿最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分型

根据肿瘤与骶尾骨的关系对骶尾部畸胎瘤进行分型。

I 型 瘤体绝大部分突出于骶尾部,仅有极小部分位于骶前,占46%。

II 型 瘤体骑跨于骶骨前后,只要部分位于骶骨外,骶前部分未进入腹腔,占34%。

III 型 流体骑跨于骶骨前后,瘤体以骶前为主,并可由盆腔延伸至腹腔,占9%。

IV 型 肿瘤多位于骶前,较少见,体表外观未见肿瘤。

骶尾部畸胎瘤分型

恶性畸胎瘤和哪些因素有关?

恶性畸胎瘤的发生率与分型有关:I型 恶性少见,IV型 恶性多见。

与诊断时年龄和性别有关:大于6个月婴儿恶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新生儿,男孩发生恶变似乎更常见。

都有哪些常见症状呢?

骶尾部肿块:产前超声检查即可发现异常肿块。出生时即可发现骶尾部肿块。肿块边界清楚,呈结节状,常为囊实混合。

肛门位置改变:肿块把肛门推向前下方,导致肛门向前下方移位造成肛管外翻,黏膜显露。

骶尾部巨大肿块

肛门位置前移

常见伴发畸形

约20%的骶尾部畸胎瘤有伴发畸形,

常见的伴发畸形可涉及骨骼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

Currarino 三联征即指包括畸胎瘤的骶前肿块、肛门直肠畸形和骶骨发育异常。

诊断

I 、II 、III型骶尾部畸胎瘤,骶尾部包块为主要诊断依据。

IV 型骶尾部畸胎瘤,包块主要位于骶前,外观未见肿块,以大便形状改变为主要症状,主要诊断依据是直肠指检扪及骶前肿块。

1. 超声检查:可见骶骨前后的异常软组织回声,以及点状或片状钙化灶。

2. 磁共振:明确肿瘤大小,囊实性,附近组织有无侵犯,附近组织器官的关系。

3. 血清AFP水平:做为评估畸胎瘤恶性程度和术后肿瘤残存和复发的重要指标。持续高水平提示有肿瘤残余。血清hCG的异常升高可用来判断是否含有绒毛膜成分。

4. 产前诊断:胎儿彩超可诊断。

鉴别诊断

脊膜膨出、脊髓栓系、骶尾部脂肪瘤、淋巴管瘤等鉴别。

体积小的骶尾部畸胎瘤与骶尾部囊肿和瘘管鉴别。

治疗

1. 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切除。

2. 新生儿畸胎瘤90%以上为良性肿瘤,随年龄的增长肿瘤恶变的可能性也随之上升。

3. 新生儿期肿瘤早期切除可获得治愈,减少病死率。

4. 手术要点:彻底切除肿瘤,常规切除尾骨,以免残留Hensen结节的多能细胞而致肿瘤复发。


王大佳
王大佳 主任医师
盛京医院 新生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