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胆总管囊肿)— 临床表现
症状多出现在三岁左右,少数在出生几个月内发病,目前产前B超检查普及,较多囊性扩张病例在胎内得到诊断。随着对梭形胆管扩张的认识和检出率增加,14岁以上病例也占有一定比例。腹痛、黄疸和腹部肿块为本病的三个基本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在病史中或就诊时均具有三个症状,临床上往往只出现一个或两个,三个症状同时存在者仅达20%-30%。
1.腹痛
多发生于右上腹部,疼痛性质和程度不一,多数为钝痛,或仅有轻度的胀痛,严重者出现绞痛,间歇性发作,患儿常取屈膝俯卧位。剧烈绞痛多因胰液胆汁通过共同管道相互逆流引起的胆管炎、胰腺炎所致。此时常伴有发热、恶心和呕吐。有腹痛症状者占60%-80%。腹痛突然加重,并伴有腹膜刺激症时,常见合并胆总管穿孔,腹腔穿刺可抽出胆汁性腹水。
2.黄疸
黄疸的程度与胆总管远端梗阻程度有直接关系,轻者临床上可无黄疸,但随感染、疼痛发作后出现黄疸。间歇性黄疸为其特征之一,由于胆总管远端出口不通畅,胆汁淤积,出现胆道感染、胆道水肿进一步加重梗阻,出现黄疸。经治疗后,胆汁能顺利排流时黄疸症状减轻或消失。
3.腹部肿块
腹部肿块有时是患儿就诊的主要症状,年长儿腹部肿块较显著,肿块位于右上腹肋缘下,肿块光滑成球形,有明显囊性感,巨大者占全右腹甚至越过腹中线,下缘达脐下;梭形的和小的胆管扩张症由于位置很深,不易扪到。在感染、疼痛、黄疸发作期肿块增大,好转后肿块又可略微缩小。在幼婴有时不能触及肿块。随着超声发展和普及,临床触不到肿块的病例不断被发现。
4.其他
合并急性胆系感染时,可有发热和呕吐,体温可上升到38-39度,系因胆管炎所致。出现黄疸时大便颜色变淡,甚至灰白色,尿色呈深褐色。病程较长或合并重度黄疸者,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导致肝脏凝血因子合成低下,易出现出血倾向。
5.囊肿穿孔
囊肿穿孔为本病严重并发症,出现剧烈腹痛、呕吐、腹壁强直、腹腔积液和胆汁性腹膜炎等表现。
本文是王大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