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肌少症和衰弱的危害和预防
一、什么是老年肌少症和衰弱
随着人体的衰老,代谢能力的衰减,四肢肌肉逐渐减少,脂肪增加,尤其是腹部脂肪增加明显。过去认为这是人体衰老的自然现象,而现代老年医学研究认为,老年人肌肉减少是一种疾病,称为老年肌少症,也叫少肌症。
肌少症,全名叫骨骼肌减少症,是一种随增龄而发生的骨骼肌质量下降,伴有肌肉力量减少和肌肉功能的下降,由此引发的老年人一系列的伤害,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
老年衰弱是指老年人在神经肌肉、代谢及免疫系统方面的生理储备能力的衰退,从而使老年人应激的能力下降,这种状态被称为衰弱。老年衰弱与老年肌少症常常并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如何发现老年肌少症和衰弱
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在没有主动节食、接受手术或发现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恶性肿瘤的情况下),伴明显乏力、走路不稳,活动能力下降,尤其是发现老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时,应当到老年病科门诊进行检查。
三、老年肌少症与衰弱的危害
1、生活质量下降:由于肌少症及衰弱并存,老年人下肢负重能力下降,行走无力,活动减少,逐渐可导致老人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住院和死亡风险增加。
2、易发生意外跌倒等事件:患有肌少症伴有衰弱的老年人常常合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为正常人群的3倍。这些老人易发生意外跌倒,造成骨折,严重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等损伤大,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与慢性病不良预后有关
(1)由于衰弱老人维持机体稳态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手术后并发症。
(2)衰弱与肿瘤治疗相关:肿瘤治疗带来的体重丢失、恶液质等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会通过导致衰弱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
(3)慢性肾脏病:衰弱的慢性肾脏病人较没有衰弱的老人需要更早透析。
(4)心血管病:衰弱在心血管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生率也显著增高,衰弱可增加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5)糖尿病:衰弱可以导致糖尿病的预后变差。
4、与失能相关:衰弱可以导致失能;也可由于患有疾病或疾病不适当治疗或过度治疗而产生衰弱或加重衰弱。
四、老年肌少症和衰弱的临床表现
肌少症和衰弱的老年人在原有疾病基础上, 可出现各种临床表现或并发症。
1、免疫力下降,成为易感人群:由于虚弱、疲惫,活动量减少、食量减少、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入,造成感染,如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
2、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由于四肢肌力减退,出现步速减慢,日常动作完成如行走、坐立等完成困难、手部握力下降、肌萎缩、营养不良,甚至导致平衡障碍易跌倒造成骨折等。
3、谵妄及间歇性失能:在应激或急性病后或住院后,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跌倒、尿潴留、粪嵌塞,失去自理生活能力,甚至出现谵妄等。
肌少症与衰弱互相联系。肌少症是衰弱综合征的一种早期表现,并且二者都与跌倒、失能增加有关。有抑郁、痴呆的老年人要警惕肌少症及衰弱的表现,要及时进行衰弱的评估。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要积极就诊,一旦出现衰弱很容易进入失能状态,家庭护理率和入院治疗率显著增加。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机会大,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的风险显著升高。
四、老年肌少症和衰弱的预防与治疗
1、加强营养,积极运动
(1)营养:足量的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是预防和治疗肌少症的关键措施之一。足量的蛋白质和能量有助于刺激肌肉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并保持肌肉质量,对肌少症起到预防作用。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平衡膳食和充足营养。
① 蛋类、奶类、瘦肉、禽类、鱼虾及大豆制品都属于优质蛋白。一日三餐一般推荐蛋白质摄入量为1-1.5g/(kg.d)。但是很多老年人的日常膳食达不到这个量,所以可额外服用营养补充剂,如乳清蛋白粉等。
② 维生素D:维生素D的缺乏通常伴有乏力、肌肉无力。补充维生素D 对增加肌肉强度、预防跌倒和骨折更有意义;当25-羟维生素D水平下降时,需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肝脏、蛋黄等,充足的光照也可以提高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
③ 维他命B12和叶酸:研究显示,老年人半胱氨酸高水平和股四头肌肌力低、步速慢和残疾相关,推测增加维他命B12和叶酸摄入可以增加肌力。
④ 对于多种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手术后的老年人,发生肌少症、衰弱的风险增高,及时给予营养评估和充分的营养支持更为重要。给予高蛋白、高能量的肠内营养更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骨骼肌含量和体力。
(2)运动:运动是获得和保持肌肉量和肌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是肌肉的天然杀手。
运动准备:运动前后均应进行热身运动5~10分钟,以减少肌肉拉伤及关节扭伤。有关节病变者运动时应带上护膝、护腕、护腰带。务必穿舒适的运动鞋进行运动,气温过高或过低时不宜锻炼。
①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每周5次有氧运动,总运动时间等于和或大于150分钟。
② 抗阻训练(下蹲、推墙、足趾站立等):每周至少要进行3次20-30分钟的抗阻运动。
运动时间宜在餐后1~3小时内,从低、中强度开始,并长期坚持。随后渐增加运动的时间和频率。高龄老人状态较差时,运动方案不宜控制过严,应根据个体实际情况酌情调整。
2、药物治疗
主要为睾酮、生长激素,此方案可能会出现体液潴留、前列腺癌变、红细胞增多症等副作用,在临床尚没有广泛应用。
减少肌少症和衰弱发生的最好办法在于预防,营养+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已经不能逆转的衰弱,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预防或减少衰弱带来的不良预后。

本文是李利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