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脉硬化的“第一杀手”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日益高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血脂健康,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名词也是信手拈来。但不知道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血脂检查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在参考范围内、甘油三酯偏高,医生却重点强调要降坏胆固醇。这是怎么回事?
1,坏胆固醇结果在参考范围内,为什么也要降?
众所周知,由胆固醇转化而成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硬化,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杀手”!
一方面,它可以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稳定性斑块,使血管变窄、血流受阻,诱发冠心病、脑缺血、主动脉瘤等疾病;另一方面,它还会刺激血管发生炎症,损伤血管壁,更利于胆固醇的沉积,形成大而不稳定的斑块。一旦斑块脱落或破裂,就可能诱发心梗、肺栓塞、猝死等严重后果。所以,很多人都害怕坏胆固醇升高。但是,即使坏胆固醇的检查结果在参考范围内,也未必安全。这是因为血脂报告单中的参考范围是针对健康人群而言的,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应适当调整标准。
一般而言,不同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参考以下标准:
◎ 健康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低于3.12mmol/L;
◎ 高危人群:高血压合并一项以下危险因素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低于2.6mmol/L;
【影响坏胆固醇标准的危险因素】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吸烟;糖尿病;缺少运动;肥胖;高血脂症;直系亲属存在家族史。
◎ 极高危人群:已经确诊缺血性心脏病或冠心病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低于1.8mmol/L。
也就是说,如果你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甚至极高危人群,即便坏胆固醇含量低于3.12mmol/L,只要没达到相应的标准,也需要降胆固醇。
2,为什么医生更重视降坏胆固醇而不是甘油三酯?
既然胆固醇结果在参考范围内都可能要降,为什么甘油三酯已经偏高了,医生却不是那么十分重视呢?
1,甘油三酯易受饮食影响,甘油三酯与饮食关系密切,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群的甘油三酯为0.6~1.7mmol/L。如果抽血前一天高脂、高糖饮食,就可能导致检查结果偏高。而恢复正常饮食后,有些人的指标就会恢复正常。也就是说,某一次甘油三酯结果偏高,可能是饮食原因,不能确诊为高甘油三酯血症,也就暂时不需要药物干预。但如果高出正常值特别多,或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就要另当别论了。
一般来说,建议体检前一周正常饮食,前三天素食,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甘油三酯通过坏胆固醇起作用
这是医生相对更重视降坏胆固醇而非甘油三酯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坏胆固醇可直接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而甘油三酯主要通过使坏胆固醇发生结构性改变起作用。甘油三酯能将体积较大的坏胆固醇变成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让其更容易穿透血管内膜,沉积到内膜下层。小而密的坏胆固醇与内膜下的血管壁有更好的粘附能力,不易随血液流动冲走,因此更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针对胆固醇过高的患者而言,直接使用降胆固醇药物,既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又能减轻与降甘油三酯药物联合使用带来的肝脏负担。所以,在既需要降甘油三酯,又需要降胆固醇的情况下,医生一般会以降胆固醇为主。
3,降甘油三酯,生活干预不能少
甘油三酯升高主要以减肥、调节生活方式为主,如果生活干预不能使之恢复正常水平,可以考虑药物干预。
但如果甘油三酯≥5.65mmol/L时,有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需药物干预,首先降低甘油三酯,比如使用贝特类药物。
3,降低胆固醇,临床常用这些药
控制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于心脑血管健康意义重大。临床上,主要会用到哪些药物呢?
1,他汀类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它是一种还原抑制药,能抑制肝脏细胞合成胆固醇,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及活性增加,加强肝脏细胞对血清胆固醇的清除能力,从而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
他汀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全面地调控血脂,尤其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引起的高血脂疗效更佳。
此外,他汀还具有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防止斑块破裂,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如果能及时合理地应用他汀类药物,部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甚至可以逆转。
2,依折麦布
依折麦布是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它通过选择性抑制小肠胆固醇转运蛋白,有效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及肝脏胆固醇储量。
对于单用他汀降脂效果不够好,或他汀不耐受的患者而言,可联合使用依折麦布,同时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与吸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多廿烷醇
多廿烷醇,是比较新的降脂药,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并提高机体对坏胆固醇的清除能力。主要适用于老年人、肝功能异常、他汀不耐受等患者,也可与贝特类联合使用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临床安全性较好。
【注意】以上药物具体使用方法及适宜人群,需由医生裁定,不可擅自服用或更改剂量,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4,日常3招,帮你控好“坏胆固醇”
药物干预降低坏胆固醇的同时,饮食方面也不能懈怠。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能避免胆固醇升高,甚至可以辅助降低坏胆固醇。
1,大豆:卵磷脂
卵磷脂被称为“血管清洁剂”,具有乳化坏胆固醇的作用。在肠道中,卵磷脂通过与胆固醇结合,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在血液中,卵磷脂也可与小颗粒胆固醇结合,促进胆固醇的利用,避免胆固醇黏附在血管壁上。
鸡蛋黄和肝脏都含有卵磷脂,但胆固醇含量也较高,所以,对高胆固醇患者而言,更建议选择大豆。
可将大豆发酵制成纳豆,不仅含有卵磷脂,其所含的纳豆激酶还能帮助溶解血栓,抑制血小板凝固,起到防范血栓形成的作用。
2,坚果: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体内饱和脂肪酸代谢,酯化胆固醇,降低血胆固醇和血甘油三酯,升高好胆固醇含量,帮助调节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不饱和脂肪酸还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环,抗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坚果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建议每天食用一小把。
3,红曲米:天然他汀
红曲米是唯一一种富含他汀的天然食物,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升高“好胆固醇”,从而辅助调节血脂。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