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绵状血管瘤会遗传吗?
一、概述
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疾病可大致分为散发性和家族性疾病。散发性脑海绵状血管畸形在其他健康个体中通常表现为孤立性病变,而家族性脑海绵状血管畸形通常表现为多发病变,并遵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也就是有一定可能会将致病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二、家族遗传性基因突变
家族性脑海绵状血管畸形已被证明是由CCM1(KRIT1)、CCM2(MGC4607)或CCM3(PDCD10)的功能丧失突变引起的,这三种突变占所有脑海绵状血管畸形家族病例的85%至95%,其余成分为尚未识别的基因或未知的原因。
三、突变基因型与临床表现
在家族性脑海绵状血管畸形中,突变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似乎缺乏相关性,即具有相同的致病突变,但突变个体的疾病进展和严重程度是各不相同或高度差异的。
另一方面,不同突变基因与几种临床特征有关。例如:CCM1突变个体与皮肤血管病变之间有一定关联;而CCM2突变的个体更有可能无症状,病变数量也更少;CCM3突变个体病变可能具有更更高的侵袭性。
四、诊断与咨询
目前临床诊断主要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及病理学检查。根据患者家系及临床表型,必要时行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检出变异临床意义。一般来说,患者及母亲检出变异者,有50%的概率遗传给子代。有家族史或多发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患者,在怀孕前可做遗传咨询。
五、临床治疗
目前来说,对于无症状的脑海绵状血管畸形,不推荐手术切除,尤其位于功能区、深部或脑干区域的以及多发无症状患者。孤立、无症状和位于非功能区,手术风险不高的患者,为促进生活质量或职业选择,可考虑手术切除;引发癫痫的,尤其在抗癫痫药物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早期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可能是另一个治疗选择。
本文是海绵状血管瘤诊疗绿色通道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