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冒之后也会晕?——前庭神经炎
前不久有个老乡辗转联系上我,说自己13岁儿子得了眩晕,不敢睁眼,睁开眼就恶心呕吐的厉害,根本不能上学。去了当地医院急诊就诊颅脑CT无明显异常,神经内科医生让找耳鼻喉科医生看看。家长很着急,问我该怎么办?我简单询问几个问题,了解到患儿前不久得过感冒,而且眩晕持续时间较久,伴有视物旋转,无耳鸣耳闷,无听力下降等表现,心里大致有了判断:外周性眩晕,前庭神经炎可能性大。
因为患儿眩晕较剧,行动不便,我建议患儿首先在当地耳鼻喉科就诊,接诊的医生跟我有同样的诊断倾向,给予激素、前庭抑制剂之后患儿症状明显缓解。
儿童和青少年眩晕,相较成年及老年人并不常见,何以一个小小的感冒就能导致如此剧烈的眩晕呢?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这个病:前庭神经炎。
1.何为前庭神经炎?
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外周性前庭综合征,其发病率仅次于耳石症及梅尼埃病,据报道,前庭神经炎约占眩晕或神经内科门诊的0.5%-9%,欧洲和日本的数据显示VN发病率为3.5 /10万-15.5 /10万,30-60岁多发,无明确的男女偏向性。病理学证据显示2/3的VN患者前庭神经节细胞可检测到HSV-1表达以,推测HSV-1型病毒感染为可能病因。
2.改名“风波”
前庭神经炎的命名历经曲折,首先由Ruttin在1909年首先报道,描述一类突发性眩晕而无耳蜗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1924年Nylen将该病命名为前庭神经炎,而眩晕领域名家Dix和Hallpike于1952年将其改为前庭神经元炎(vestibular neuronitis)。然而1981年Schuknecht等试验证实VN患者病变损害部位主要在前庭神经而非前庭神经元,因此又改回前庭神经炎的命名。也正是由于VN的命名混乱也导致了该病缺乏标准的诊治标准。
3.前庭神经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临床表现
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持续性眩晕或不稳感,不伴听力下降、耳鸣或其他神经系统受累表现。2020年前庭神经炎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主张VN自然病程分为急性期(14天内,或存在向健侧的自发性眼震)和恢复期(超过14天,或无自发性眼震)。
(2)辅助检查
1)双温试验:主要评价水平半规管功能,其他半规管受累时可能无异常。
2)vHIT(视频头脉冲试验):可以显示6个半规管的功能,患侧半规管功能增益降低。
3)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可分为前庭诱发颈肌源性电位(cVEMP)和前庭诱发眼肌源性电位(oVEMP),cVEMP异常提示球囊受损,定位前庭下神经炎;oVEMP异常提示椭圆囊受损,定位前庭上神经炎。
上述检查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互相印证结果才能保证检查结论的可靠性。
(3)鉴别诊断
与其他周围性眩晕疾病相似,VN的诊断在结合典型的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后也是排他性诊断,尤其要注意鉴别一些累及中枢的眩晕疾病,如后循环短暂性缺血及梗死,也需要跟梅尼埃病(MD)和前庭性偏头痛(VM)等相鉴别,我们在前边的章节中已经讨论过上述疾病的诊断要点。
4.前庭神经炎的治疗
(1)药物:急性期眩晕及伴随症状明显可使用前庭抑制剂,原则上不超过3天;倍他司汀和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可作为增强前庭代偿药物使用,一般持续3-6个月。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存在争议,但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急性期的应用确实在临床上比较常用,而对于恢复期则不主张使用激素。对于抗病毒治疗,则不作推荐。
(2)前庭康复训练:具体包括改善前庭眼反射(VOR)的视动训练和改善前庭脊髓反射(VSR)的姿势-平衡训练,推荐患者量力而行,尽早开展,有助前庭功能恢复和代偿。
本文是唐冬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