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衰的治疗“神器”
心衰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众健康问题,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发病率高,危害性大,预后不良。目前全世界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心衰,在中国,心衰的患病率为0.9%,估计有400-500万心衰患者。随着年 龄的增高,心衰的患病率显著上升。有研究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心衰的发病率增加一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中、重度心衰患者心室间收缩不同步,降低了心脏泵血功能。为纠正心脏收缩不同步,医生可能建议您植入一种特殊的治疗“神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又称三腔起搏器,以改善心衰症状。

什么是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分别在右心房、右心室及左心室内植入起搏电极导 线,通过起搏的方法使得心房,左、右心室顺序收缩, 实现心脏房室运动的同步性。CRT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程、改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

哪些患者需要心脏再同步治疗?
有心功能不全症状,超声和磁共振提示低下;心电图中QRS波时限增宽。
保命的CRT-D
猝死是心衰患者最常见死因,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俗称三腔除颤器,不但具有改善心脏收缩同步性的功能,而且具 有除颤功能。CRT-D能及时识别危及生命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并发放相应治疗,避免发生猝死。其中合并有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晕厥或晕厥前兆病史的患者更应积极考虑植入。

哪些患者需要心脏再同步治疗?
有心功能不全症状,超声和磁共振提示低下;心电图中QRS波时限增宽。
保命的CRT-D
猝死是心衰患者最常见死因,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俗称三腔除颤器,不但具有改善心脏收缩同步性的功能,而且具 有除颤功能。CRT-D能及时识别危及生命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并发放相应治疗,避免发生猝死。其中合并有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晕厥或晕厥前兆病史的患者更应积极考虑植入。

手术过程
1.局部麻醉后,在前胸切开一个小口,做一个囊袋。
2.静脉穿刺,将电极导线通过静脉血管送入需要放置 的心腔合适位置,测试电极导线。
3.如果各项参数符合要求,将电极导线连接到起搏器上,然后一并放入囊袋中,缝合囊袋切口。
4. 必要时对起搏器参数进行调整。

本文是李若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