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方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乳腺结节该不该手术?

发表者:何方 人已读

很多患有乳腺结节的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估计就是:我有乳腺结节,怎么办?有的医生说要手术,而换个医生咨询,说也可以不手术。这时你就不知道该听谁的?其实吧,我觉得当有医生告诉你可以再看看时,你应该是庆幸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医生通过你的病史及彩超、钼靶检查,不考虑你是乳腺癌!这不该庆幸吗?

那么,什么是乳腺结节呢?通俗的来说就是乳房里长了个肿块,它可以是囊性的也可以是实性的。可以有钙化也可以没有钙化。那么医生怎么评估结节的良恶性趋势呢?这就要说到乳腺BI-RADS评分标准了,患者彩超报告上都会写。患者不清楚,就开始乱想了。对医生说:“啊,医生我这分级都2级了,那到1级了我不就是得了乳腺癌了吗?”。作为医生,我听到这样的问题,也只能默默的叹口气。所以我们在谈乳腺结节该不该手术的问题,就不得不说一下这个BI-RADS评分。

BI-RADS分级意义如下:

1 级:超声上无异常发现。

2 级:本质上是非恶性的。单侧囊肿就属于这一级。乳腺内淋巴结、乳腺植入物、稳定的外科手术后改变和连续超声检查未发现改变的纤维腺瘤也属于2级。

3 级:可能良性发现。建议短期随访:边缘界限清楚、椭圆形且呈水平方位生长的实质性肿块最有可能的是纤维腺瘤,其恶性的危险性小于2%。目前短期随访正越来越成为处理的策略。不能扪及的复杂囊肿和簇状小囊肿也可纳入该级,行短期随访。

4 级:应考虑活检:此级病灶有癌的可能性3%-94%。应对这些病灶进行分级,即低度、中度或较大可能恶性。一般而言,4级的病灶要求对组织进行取样活检。不具备纤维腺瘤和其他良性病灶所有超声特征的实质性肿块即包括在该级。

4 级的亚级划分原则:

a. 4A级属于低度可疑恶性。病理报告结果一般为非恶性,在获得良性的活检或细胞学检查结果后应进行6个月或常规的随访。例如可扪及的、局部界限清楚的实质性肿块,超声特征提示为纤维腺瘤;可扪及的复杂囊肿或可能的脓肿。

b. 4B级属于中度可能恶性的病灶。属于这个分级的病灶,放射和病理有紧密相关。部分界限清楚部分界限不清的纤维腺瘤或脂肪坏死可进行随访,但乳头状瘤则可能需要切除活检。

c. 4C级恶性可能较大,但不象5级那样典型的恶性。例如边界不清的不规则实质性肿块或新出现的簇状细小多形性钙化。该级病灶很可能会是恶性的结果。

5 级高度提示恶性: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几乎肯定恶性。超声发现的归入该级的异常有95%或更高的恶性危险,因而在开始时就应考虑明确的治疗。

6 级活检证实的恶性: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在患者寻求治疗前已经活检证实恶性的属于该级。

以上分级4B及以上我们就不说了,因为,这些结节是一定要处理的,不存在观察的问题。所以当你的彩超上写了4B,那么请你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那么4A及以下呢?这个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原则上,4A的患者能检尽检。什么意思呢?就是当报告上出现4A了。那么不管你手术与否,我们先做活检,这样可以知道结节的性质,它是良性还是恶性。如果是恶性的,那么也不用我多说什么了?去手术,去化疗,去靶向吧。如果是良性,那么我们才去谈手术还是不手术的问题。在这我要说一句,如果你是4A活检结果是恶性的,那就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大多数4A穿刺结果都是良性的,你能早期发现乳腺癌,就可以越早治疗。良性结果结节可以半年复查一次,对比结节有无变化。

那什么情况该手术呢?

第一、感染有人乳头状病毒,其中HPV16、HPV18致病力较强,并与乳腺疾病有关,属于乳腺癌高危因素。

第二、遗传和家族史。这里很好理解,就不多说了。

第三、乳腺良性疾病,也就是说良性结节恶变。有人会说都是良性了,怎么还是危险因素?是的,良性结节活检中,病理示导管上皮增生和乳头状瘤病都有癌变危险,其他良性结节与癌关系不大。

第四、月经史、婚姻情况。月经史和乳腺癌发病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月经初潮年龄是公认的发病危险因素。初潮年龄小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几率大。绝经越晚,乳腺癌发病率越大。婚姻情况,一句话,无性生活和未生育妇女以及未哺乳妇女发病率高。

第五、饮食因素。长期进食高动物脂肪、高动物蛋白、高热量食物,营养过剩导致肥胖,是乳腺癌的主要诱发因素。

第六。辐射因素与化学物质。小时候和现在经常拍片子,接触致癌物质都会提高乳腺癌发病率。

第七,精神因素和不良习惯。通俗的说,越快乐的人越不容易患癌,所以各位要少生气,多笑,不抽烟不喝酒,早睡早起。

第八。内分泌因素,关于这一点,患者自己没办法自己评估。所以在此提出,但不做过多解释。

以上是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如果必满足以上多条,那么即使你的乳腺结节的是3级或4级的良性结节。那么还是建议去做手术。

以上内容如有不妥,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祝大家生活愉快!比心!


本文是何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