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一定是过敏吗?

在门诊化验血常规后经常见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也经常会听到医生说“孩子的嗜酸粒细胞偏高,是过敏体质”,然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一定是过敏吗?
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是嗜酸性粒细胞。

人体中正常成熟的白细胞可以分为五类: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和单核细胞。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粒细胞一样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杀伤细菌、寄生虫的功能,也是免疫反应过敏反应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以释放颗粒中的内容物,引起组织损伤,促进炎症进展。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表现为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有关的。当血液中皮质激素浓度增高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而当皮质激素浓度降低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
但是,在临床上,对于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者,除了过敏,还要当心其他疾病的可能。如果外周血2次检查(间隔时间>1个月)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和(或)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比例≥20%和(或)病理证实组织嗜酸粒细胞广泛浸润和(或)发现嗜酸粒细胞颗粒蛋白显著沉积(在有或没有较明显的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情况下)者,定义为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分类和病因有哪些?
- 遗传性(家族性):发病机制不明,呈家族聚集,无遗传性免疫缺陷症状或体征。
- 继发性(反应性):主要可能原因有:
①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异位性皮炎、花粉症等;
②皮肤病(非过敏性);
③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抗痉挛剂;
④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和真菌感染等;
⑤胃肠道疾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肠道炎症性疾病、慢性胰腺炎、乳糜泄等;
⑥脉管炎: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⑦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⑧呼吸道疾病:如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等;
⑨肿瘤:实体瘤、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为非克隆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嗜酸粒细胞为非克隆性)等;
⑩其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3.原发性(克隆性):是指嗜酸粒细胞起源于血液肿瘤克隆。主要包括:髓系和淋系肿瘤、急性白血病、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等。
4.意义未定(特发性):查不到上述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原发或继发原因。
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会引起哪些器官受损呢?
- 纤维化(肺、心脏、消化道、皮肤和其他脏器组织)
- 血栓形成伴或不伴栓塞
- 皮肤(包括黏膜)红斑、水肿/血管性水肿、溃疡、瘙痒和湿疹
- 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伴或不伴慢性或反复神经功能障碍
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继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而原发性和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一般以重要器官受累和功能障碍作为主要治疗指征。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治疗的目的是降低嗜酸粒细胞计数和减少嗜酸粒细胞介导的器官功能受损。治疗方面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干扰素、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
本文是甄立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