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的随访管理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的恢复期一般在3-6个月左右。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眼病在不同时期恢复的特点,配合医生进行随访和自我管理。
第一阶段,术后早期(2周以内)。这是炎症消退期,是视网膜修复最关键的时间段。一切的治疗围绕促进恢复,抗炎防止黏连的目的来进行。因此,这两周手术患者务必保持特殊俯卧或者侧卧体位,点激素、抗炎、抗菌扩瞳药水。这个时期,特别是术后7天内,可能出现眼压波动,和眼内的惰性气体和硅油填充,或者炎症出血堵塞房角相关。所以需要每周查眼压,裂隙灯,眼底情况。
第二阶段(术后第3周到术后6周)。这是术后快速恢复期。这个时候眼部红肿炎症逐渐消退,多数患者不需要保持体位。随着气体、血液、或炎症组织的吸收,患者视力逐渐恢复。如果视网膜复位良好,这个时候用药频率可减少。特别注意,激素药水最好在4周以内停药,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代替,以免导致激素性高眼压。停用激素以前需要请医师观察眼内炎症情况,并定期测量眼压。术后4周需要到医院查眼底、 b超。询问是否需要补充治疗或视觉训练。如果患者视力恢复不理想,需要查找原因,请医师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患者仍然要避免剧烈活动。糖尿病病变的患者术后复发多在此期间,需要每周随访。
第三阶段(术后7周到术后3个月)这是术后恢复稳健期。患者已经无明显的眼红眼痛,视网膜复位达到稳定,视功能有缓慢的提升。患者可以停用抗炎扩瞳的眼药,偶尔会有些眼干涩症状,可以用人工泪液。患者需要避免剧烈活动,并在3个月时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复查,由医师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治疗。
第四阶段(术后3个月-)这是术后恢复的平稳期。患者视力也没或提升很缓慢。小儿及糖尿病患者在此期间仍然可能出现变化,需要密切随访和支持治疗。
本文是吕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