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矫形患者出院注意事项
1.换药:住院期间换药时间由医生决定。出院后,一般足部针道保持干燥,无红肿、脓性渗出不需消毒,对于大腿针道需每4-5天使用酒精或碘伏消毒,然后用无菌纱布缠绕针道覆盖(加压包扎),减少感染概率。具体方法请仔细阅读我发表的文章《外固定架护理方法》。
2.拆线:术后三周拆线(可晚几天不可早),部分患者为皮内缝合,不需要拆线,拆线不一定返回我院,可于当地医院就近拆除。
3.负重:术后5天开始下地,到术后2周期,术肢可负重十公斤,以后每周增加五公斤。每次走路或足下垂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具体时间可根据患者自身感觉决定,以可忍受为度),次数6-12次为宜。不下地时尽可能把患足抬高,要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肢体消肿。可以适当冰敷。
4. 锻炼:每天锻炼三次(早中晚),方法详见《王执宇医生患者外固定架术后康复锻炼方法》。在家属帮助下可每天抬高术肢200次,分3-4次完成;局部皮肤按摩;足踝外架还要进行脚趾伸直锻炼,休息时需要用软垫将脚趾在最大伸直位固定在外架上,小腿的外架则需要用软垫将整个脚在最大背屈位固定在外架上,放置足下垂,注意预防压疮。患者术后需每天尽可能多联系俯卧(趴在床面),身体尽可能趴平,外固定架下方可垫垫子或枕头使腿能放平,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可在趴平时做俯卧撑,每组5-10个,每天3-5组,效果更佳。
5.用药:出院带药一般有止痛和消肿药,消肿药连续服完,止痛药根据疼痛情况使用。骨延长或骨搬运患者可口服骨化三醇,到拆架为止,每天两次,每次一粒,鼓励每天室外晒太阳1.5小时(最好在上午10时-下午15时,室外裸露四肢即可,避免日光下暴晒)。
6.外架调整:一般术后5天开始调节,把每天调节量平均分4-6次,具体调整方法参考患教文章或视频。
7.复查:按医嘱每调整7-14天需需复查,并通过好大夫或微信发给我们看一下,最好为电子版,否则需要在观片灯上用手机拍正、拍清楚(拍摄部位:足踝部-踝关节正侧位+足正斜位;小腿-胫腓骨正侧位;大腿-股骨干正侧位)。调节完全后,需面诊复查,计算好复查日期可与我们预约复查时间,避免日期临近一号难求。
8.对于下肢畸形严重的患者,截骨矫形手术后一般要较长时间的适应时间,往往畸形越严重,年龄越大的患者需要适应的时间越长,需调整心态,不可操之过急。一切康复要循序渐进,坐等花开,只要坚持下去,乐在其中。
本文是王执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